保障家庭農場更好發展,探索農村宅基地政策突破,積極引導美麗鄉村建設,松江大米品牌培育,保障農業一線人才……上海市農委赴松*調研座談中,一系列征詢意見為接下來調研工作的展開提供了重要參考。近日,上海市農委市場信息處處長張建庭,市漁政監督管理處黨總支書記、處長蔣建國率隊赴松江區開展大調研。松江區農委主任周留昌與區農委各相關科室負責人,及葉榭、泖港、新浜、石湖蕩等浦南鎮農業分管負責人一同參與了座談。
張建庭表示,按照市委農辦大調研總體部署,本次調研將不設重點、不設內容,積極發現、研究、解決當前“三農”發展中亟待破解重點和難題,調研范圍將實現各涉農鎮全覆蓋,重點鎮下轄行政村的全覆蓋。
此次調研中,松江區與會人員集中圍繞松江“三農”發展中普遍面臨的問題交流了看法,就家庭農場發展,農村宅基地政策,美麗鄉村建設,綠色品牌培育,農業人才隊伍建設,耕地保護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保障家庭農場經營更好發展
松江區家庭農場培育機制在本市、全國走在前列,探索了不少有益經驗,于2013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周留昌表示,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工作部署,近段時間,松江區委、區政府正在積極研究、制定政策。以本次大調研為契機,制度上尋求突破,有望問題的實質性推進。目前,以家庭農場為主體經營模式相對成熟,但如何讓特色更特,優勢更優,還有許多問題亟待突破。
松江區農委副主任顧曉峰認為,在糧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近兩年,“松江大米”獲得不少榮譽,要由賣稻谷向賣大米方向轉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比如,產銷體系仍有待建設,本市物流配送系統尚需配套;作為金字招牌,如何保障大米優質優價,應探索建立相對合理的價格保護機制。在經營過程中,不應當依靠農民單打獨斗。
松江區農委副主任姚水平對涉農地區的非農群體表示關注。他認為,松江家庭農場的發展正是建立在非農就業人口轉移程度較高的基礎上,近兩年,涉農地區企業清退整治等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與之相應,不少非農人群失去就業崗位,應更多調研這一群體的生存狀況,妥善處理整治后續問題。
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制度突破
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產業興旺是調研中關注的重點。不少人認為,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激發農業市場活力,但是,農業設施用地等政策和制度問題仍是瓶頸。泖港鎮副鎮長王洪流表示,農業產業發展不可避免地碰到建設用地指標問題,也是老問題,期待政策上實現突破。石湖蕩鎮副鎮長沈超表示,希望能夠通過大調研,通過區、市呼吁,打破原有限制,適度尋求探索和試點的空間,在政策、操作實踐合理合規的條件下向前推進。
引導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
“村莊改造不是表面上的涂脂抹粉。”座談會上一致表達了這樣的觀點。葉榭鎮副鎮長陳寶初表示,鄉村規劃建設涉及頂層設計,應當對鄉村如何規劃、保留進行全面調研和分類,有針對性推進。周留昌表示,目前,不少村莊設施老舊,期望有針對性地制定改造和驗收標準,通過市、區引導和激勵,放開手腳,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和資金扶持。王洪流表示,目前,村莊改造還存在不少限制。不少農民翻建房屋需求強,按照美麗鄉村要求,應該制定相關鼓勵和補貼政策,引導推動標準化管理。
鼓勵土地保護引進科技人才
座談中,在人才隊伍建設,土地保護等方面也表達了看法。周留昌表示,鄉村振興主要在人才。近些年,農業科技一線人才嚴重青黃不接。在浦南地區,不少基層崗位招不到合適人才。人才短缺的原因主要在兩方面,一方面,招錄門檻設限較高,另一方面,績效激勵機制也有待完善。顧曉峰認為,耕地保護是農業經營者的職責,本市尚缺乏針對土地保護的實質性政策,目前,松江正在探索如何通過正向激勵的方式促進土地保護,也希望通過大調研建立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形成成熟經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