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圍繞全市“畜牧水產千億級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濱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突出重點、加大投入,帶動了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現代漁業建設實現新突破。
對蝦優勢主導地位日益鞏固。全市對蝦養殖產量8.4萬噸,占全省總產量的50%,穩居全省*;產值58億元,占全市漁業總產值的40%。通過財政專項資金補貼的方式,濱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扶持引導沾化、無棣、北海整理改造標準化生態池塘2萬畝,改造后對蝦養殖畝產增長了5倍以上,沿海大規模池塘改造正在展開;內陸縣區逐步改變傳統池塘粗放養殖模式,濱城、惠民、陽信、博興建設小拱棚、工廠化養殖面積1萬平米,設施化對蝦多茬養殖技術日趨成熟。
苗種繁育取得長足進步。濱州市海洋與漁業部門積極扶持開展苗種提升工程,引進親本繁育“日夜快”對蝦苗種20億單位,投放海水養殖取得顯著效益,全市優質對蝦苗種普及率大幅提升。舉辦了南美白對蝦“南苗北育”主題論壇,與海壹、科海等國內知名育苗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在濱州市開展聯合育種。灘涂優質貝類育苗成效明顯,繁育牡蠣、文蛤、毛蚶苗種7億單位。沾化新建對蝦苗種繁育基地1處,無棣獲批半滑舌鰨、海參省級原良種場2處,博興發展對蝦育苗場30家,成為全省*的南美白對蝦苗種淡化標粗基地。
新品種新技術養殖試驗全面鋪開。沿海引進了南美白對蝦“科海1號”“壬海1號”、普瑞莫、日夜快、中國對蝦、非洲斑節對蝦,內陸濱城、博興、鄒平、高新區試養了青魚、小龍蝦、觀賞魚、河蟹等品種,各地探索開展了扇貝底播、牡蠣吊養、魚蝦混養、小拱棚暫養等模式,通過生長性狀、養殖效益的對比,選出了適宜濱州市水質、氣候條件的養殖品種和技術,為今后開展規模化推廣奠定了基礎。
品牌培育工作成效顯著。全市水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連續3年保持*。“博興對蝦”、“麻大湖毛蟹”獲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登記,“濱州對蝦”通過了國家工商總局審核。“金盛水產”獲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2017年*具影響力水產品品牌”稱號,所屬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成為全市*上市的漁業企業。無棣成功創建農業部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濱州市成為全國擁有*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多的地市。
2018年,濱州市將全面加快推進漁業發展提質增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海上糧倉”、現代漁業發展平臺、園區建設等項目立項,整合各級漁業扶持資金,重點投向標準化生態養殖池塘改造提升、工廠化養殖、綜合現代漁業園區等漁業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同時,爭創持續推進工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和全省現代漁業園區升級版試點。
推進種業提升工程,開展新品種試驗推廣。努力爭取中科院黃海所支持,在濱州市建設對蝦苗種繁育研究機構。加強對外合作,高標準規劃建設對蝦、貝類苗種繁育基地3處,進一步提升優質苗種投放率。創建省級水產原良種場2處以上,逐步開展產地和引進水產苗種檢疫監督管理。另外,高標準規劃建設3處漁業新品種養殖試驗基地,以對蝦、貝類為重點,積極開展新品種養殖試驗,培育篩選生長性狀優良、經濟效益顯著的漁業新品種,做到“儲備一批、示范一批、推廣一批”。
在品牌培育方面,爭取納入全省水產品質量追溯試點,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抽檢合格率98%以上。創建省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處以上,完成“濱州對蝦”地理標志申請登記工作,加強“三品一標”水產品認證和管理。同時,扶持壯大漁業二三產業。積極拓寬漁業二三產業投融資渠道,支持水產品精深加工和大型物流基地建設,打造鹵蟲卵、海蜇、蝦皮等特色水產品加工和流通市場品牌,進一步拉長增粗漁業產業鏈條。推進觀賞魚養殖、漁業特色小鎮和休閑觀賞型都市漁業建設,積極創建省級休閑漁業公園,申報*休閑漁業精品公園、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探索海釣推動游艇產業發展模式,積極爭取全省游釣型游艇掛靠管理試點,推進漁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