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寧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專題培訓班開班,其中一項重要的培訓內容是我市河長制信息化監督管理平臺的操作使用。記者了解到,南寧市率先在全區開發了河長制信息化監督管理平臺,目前該平臺正在進行公開測試,“互聯網+河長制”將助推我市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好藍圖。
信息化管理 讓河長履職更明晰
據了解,該平臺主要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西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提供技術支持,整套系統應用“互聯網+”可實現基礎信息在線查詢、任務通知在線發布、巡查問題在線處理、重點項目在線統計、動態信息在線監測、目標責任在線考核等功能。該平臺有PC版、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多個端口。“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平臺查看河長相關動態的基礎信息,包括河道基本信息、水質信息、河長信息、重點項目信息等。河長巡河時點擊‘開始巡河’就可以記錄下巡河軌跡、時間、問題記錄及處理過程信息等,可以做到問題早發現、早匯報、早處理。河長巡查發現的問題或公眾舉報的問題,本級河長或河長制辦公室能處理的就自己處理,處理不了的逐級上報,問題處置情況會及時反饋給投訴群眾,整個處理過程形成閉合的電子化記錄。”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白國濤告訴記者。
南寧市河長制辦公室河長制工作科負責人陳國麗表示,該平臺的運行將大大提升各級河長的履職能力。“通過平臺上級河長或管理者將公眾投訴、問題督導、水質未達標問題、重點項目滯后督辦等相關任務下派給相關責任部門或下級河長進行整改,并統計任務督辦處理情況,哪里有問題、處理情況如何都將一目了然。”
突發事故預警 應急處置速度更快
“這個平臺3月26日剛進入公開測試,就馬上派上用場了,及時處置了一起突發水污染事故。”
陳國麗告訴記者,3月29日上午,平臺微信公眾號端口接到市民舉報,江南區沙井街道西明大橋東250米處排污口有大量污水排出。這一信息通過平臺迅速下達到江南區河長制辦公室以及相關河長,要求及時進行處理。
“很快,相關部門現場核實的反饋信息就出現在平臺上,這次污水溢流問題原因是排污口的截污抽水泵房故障導致污水滿溢,流入邕江造成污染。當天17時,截污抽水泵房修復工作完成,18時排污口污水停止溢流。沙井街道在30日10時前完成了河面清潔工作。這一步步的處理結果都在平臺上得到了反饋。”陳國麗表示,這是平臺進入公開測試后打的首場硬仗,從接到舉報到處理完畢,各級河長和相關部門迅速出擊,協調聯動處置事故的時間大大縮短。
突發水污染事故預警是平臺管理的一大特色,該功能包括短信預警、視頻會商和應急處置。當遇到突發水污染事件時,平臺可手動/自動發送預警短信給相關人員,下一步還可通過該平臺開展緊急視頻會商,制訂應急預案,進行應急處置。除人工發現問題反饋至市河長辦,市河長辦可手動發送短信預警外,當各自動監測點設定相應目標值,如果水質指標超過預警值時,信息平臺也可自動推送預警短信。
全民參與治理 河長5天內給予反饋
這起事故的成功處置,源于市民在平臺微信公眾號端口的舉報。白國濤介紹,這也是平臺按照“全民參與,協同治理”的理念設置的群眾監督功能。公眾可通過關注“南寧河長”微信公眾號,上報發現的河道問題、河岸違建問題。“具體操作是點擊監督篇—投訴舉報—出現在線舉報—輸入投訴人姓名電話等基本信息,定位并上傳照片,舉報信息會錄入平臺中,及時發送給相關河長,平臺通過公眾號把問題處理結果及時反饋給舉報群眾,做到處置公開透明,通過群眾監督,有力推動問題的解決。”
陳國麗說:“我們要求,相關河長會議成員單位、各級河長和河長制辦公室對于舉報信息5天內給予反饋,處理完畢的上傳相關圖片,還在處理的要求反饋處理進度直到問題解決。平臺正式運行后,我們還將考慮對舉報群眾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公眾共同參與到河長制的工作中,一起助推南寧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目前,該平臺已整合了全市市縣鄉工作方案中涉及的637條河流(按河流分級分段管理,共2430個村級河段)現有的各種基礎數據、83塊河長公示牌、10個自動水質監測點、30個國控省控市控水質監測斷面、47個排污口和3個測試監控視頻等信息,今年內將實現公開運行上線。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