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小麥正陸續進入抽穗階段,是多種病蟲害集中發生和危害的重要時期,也是預防病蟲害的關鍵時期。從蘇州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了解到,據農業部門監測分析,2018年小麥苗情雖整體優于前兩年,但田塊間、品種間生育進程差別較大,增加了感病幾率和防治難度,加之種植品種感病,赤霉病田間菌源充足、發生基數高,4月下旬全市范圍內還有多個降水過程,與抽穗揚花期吻合度高,小麥赤霉病流行風險大,須及時加以防控,確保夏糧保產保質,促進農民增收。
蘇州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站長李俊介紹,2018年小麥穗期病蟲防治策略為“立足預防、主動出擊、近期防治、兩次用藥”。應以赤霉病的防治適期為穗期病蟲防治的用藥適期,跟蹤小麥生育進程,揚花一塊用藥一塊。其次,應進行兩次用藥,*次以小麥齊穗始花為標準,間隔5—7天用第二次藥。再次,應搶抓晴好天氣及雨隙,施藥后6小時內,如遇雨應及時補治。四是科學用藥,嚴格依據農業部門推薦的藥種、藥劑與藥量,輪換用藥、一噴多效、綠色防控、減量控害,降低麥谷毒素積累。
小麥赤霉病等穗期病蟲藥劑防治窗口期短、時效性強、技術要求高,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小麥生長情況,及時、準確地掌握病蟲發生趨勢。了解到,蘇州市相關部門將通過培訓、告農戶書等形式,將小麥病蟲信息及防治技術送到農戶手中。防治關鍵期還將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指導農民和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科學防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