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四月,寧波寧海橋頭胡街道櫻花紛飛、杜鵑映紅,櫻花節、杜鵑花節引來了眾多踏春賞花的游客。近年來,橋頭胡鄉村旅游建設如火如荼,已然成為街道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無疑成為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又一催化劑,而鄉村旅游業也將為鄉村振興戰略“錦上添花”。
發展鄉村旅游,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力舉措。橋頭胡街道山海資源豐富,自然風光得天獨厚,擁有山林5萬余畝,海洋灘涂1萬余畝,并覆蓋有*登山步道5.7公里。橋頭胡街道在開發鄉村旅游的同時,充分保護生態自然環境,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今年,街道將繼續加快推進宋茶禪韻特色小鎮建設,推動三麓潭風景線的進一步優化,包括建龍公路拓寬改造、汶溪景觀打造、龍潭村整村開發以及瑞鵲樓書院改造等旅游項目招商落地,以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態環境為項目拓展中心,促進自然生態的保護和鄉村原有風貌的保留。
發展鄉村旅游,是帶動興業富民的新路子。實現農村致富農民增收是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之一,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能夠帶動特色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也能促進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橋頭胡雙林村經過7年多農家樂的發展,順利完成了從破舊落后村到美麗新農村的華麗轉變,農民從起初人均收入不足15000元,到如今全村人均收入可達26000余元,雙林村的脫變再*證明了鄉村旅游在實現富民強村中不可小覷的力量。今年,街道將繼續全面依托草莓、藍莓等街道特色產業,繼續扶持推動休閑農莊、觀光采摘、特色民宿等旅游業態,延伸拉長“吃住行游娛購”鄉村旅游產業鏈,帶動“美麗經濟”發展。
發展鄉村旅游,為文化傳承保護提供了有利載體。淳樸的民風和特色的民俗是鄉村旅游區別于其他旅游形態的重要因素,因此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勢必要對當地人文生態資源進行保護。龍潭村山青水秀,生態保護良好,禪茶文化底蘊深厚,村內尚保存有為數不少的原始石頭房子,但是由于地處偏遠,交通閉塞,年輕人大量居住在外,老房子年久失修。為改善龍潭村村民生活狀況,同樣也是為了保護、傳承龍儲村文化,街道已啟動龍潭村舊村改造工程,對龍潭村進行遷建安置。同時,街道與北京土人公司開展合作,依托龍儲村人文生態資源,以原有文化及生態保護為前提,注入現代旅游、教育研討、禪茶文化等元素,將形成一個以“國際游學+高端民宿”為特色的高端低密度慢生活體驗區。截止4月11日,龍潭村舊村改造工程模擬拆遷已經簽約成功。
在接下來的下一步,街道將“處處皆風景,徐徐入畫來。”近年來,橋頭胡街道鄉村旅游進入了一個快發展、大發展階段,街道將充分發揮生態旅游資源優勢,多措并舉不斷推進鄉村旅游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