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恒濟鎮池塘循環水養殖基地看到,工人正忙著捕撈一批準備上市銷售的淡水魚,現場一片繁忙。“我們這種養殖模式的好處在于不受自然天氣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可根據市場行情選擇合適的魚種養殖,適時出售,實現養殖效益*化。”該基地負責人介紹說。
漁業是江蘇鹽城建湖縣優勢特色產業。近年來,建湖縣緊緊圍繞漁業現代化工作目標,按照“高效化、規?;?、品牌化”發展思路,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推廣高效養殖模式,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漁業集約化水平和產出效益明顯提升。去年,實現水產品產量10.2萬噸,產值31.5億元,促進了全縣經濟發展。
打造高效生態漁業。發展池塘工業化養殖。創新養殖模式,革新水產養殖理念,運用漁業新科技,推廣池塘工業化養殖。推廣稻(藕)田復合種養。加大漁業結構調整力度,利用推廣稻(藕)田綜合種養模式。目前,建成稻(藕)田套養小龍蝦養殖面積4.5萬畝。實施高效生態養殖。圍繞優勢特色品種,發展高效生態養殖,建成大規格蟹養殖面積5.2萬畝,南美白對蝦等蝦類養殖面積1萬畝,鱘魚、泥鰍、鰣魚、沙塘鱧、鱖魚、澳洲淡水龍蝦等名特優新品種養殖面積0.5萬畝。
質量漁業扎實推進。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認證。認定省級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23個,面積16.8萬畝;認定*無公害水產品34個,綠色水產品3個;認定農業部健康養殖示范場6個;建立GAP、GB22000質量體系認證企業2個。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大對苗種生產、飼料、魚藥投入等生產過程的執法檢查,規范生產經營;實行水生動物官方獸醫制度,加大水產苗種產地檢疫。落實“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加大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力度,控制圍網養殖,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配合部、省級檢測機構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落實省局水產品快速檢驗任務,不斷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水平。
科技推動漁業高質量。推廣科學養殖模式。推廣引進長江1號2號河蟹、諾亞1號河蟹、南美白對蝦、小龍蝦等優質品種,引進澳洲淡水龍蝦、長春鳊等優新品種,在沿蕩區重點推廣大規格河蟹“種草、投螺、稀放、大規格”的養殖方式;在沿崗區重點發展南美白對蝦“高密度、生物制劑調水、高效益”的生產方式;在內圩鎮區因地制宜發展其它高效特色品種養殖,提高特種水產品養殖比例。提升漁業科技裝備。配備新型漁業機械,完善防逃攔護設施,推動“池塘標準化、道路硬質化、進排水系統化、投喂機械化、防逃設施化、電力配套化”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推動漁企與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引導重點漁業企業與中水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學、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大北農集團等科研院所和上市企業合作,尋求技術突破與技術升級,提升全縣漁業科技發展水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