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無錫新階段補齊“三農”短板、增創農村改革發展新優勢、開創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確保無錫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舉、根本之策和必由之路。近日,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意見》,明確了無錫市推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舉措和組織領導,為新時代無錫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導航”,注入了強勁動力。
聚焦“走在前列”,率先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
無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基礎、有條件、也有責任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無錫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無錫農村領風氣之先,創造了輝煌的成績。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力加強“三農”工作,全市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新的顯著成就,2017年無錫市農業基本現代化綜合得分位居全省*,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8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比1.86:1 。全市893個村(涉農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年末集體凈資產總額490.93億元,村級總收入達到63.85億元。江陰和宜興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無錫率先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群。
無錫也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主要是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程度不高,農村生態環境壓力較大,農民思想觀念、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農村還有相對貧困群體和經濟薄弱村,農村基層黨建存在薄弱環節,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強化,城鄉之間要素合理流動機制還不健全。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全國前列,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無錫的必然要求,是無錫邁上萬億GDP新臺階后應有的擔當和作為。《意見》明確,全市各級要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把握機遇、銳意進取,扎實苦干、奮力爭先,著力探索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江南特質、無錫特點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意見》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前,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50年前,率先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意見》強調,2018-2022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頭五年,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為此,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方面,進一步找準定位,細化目標,構建目標體系,努力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市和示范市。
聚力“十大工程”,推動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意見》堅持解放思想、系統思維、問題導向,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塑特色、創優勢,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十大工程”。
實施規劃引領提升工程,全面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優化空間格局和資源配置,強化功能引導和特色塑造,促進區域城鄉融合發展。
實施農業提質增效工程,注重特色和綠色,提升品質和品牌,做強載體和主體,加快提高農業供給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推動農業發展向高端高質高效邁進。
實施產業融合創新工程,加快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實施生態宜居建設工程,深化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農房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生態資源加快增值,再繪江南水鄉新畫卷。
實施鄉風文明提升工程,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傳承鄉土文脈,展現吳地文化新風采。
實施鄉村治理創新工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踐鄉村善治,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打造和諧文明新家園。
實施農民增收致富工程,全面推進城鎮就業創業政策向農村延伸、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向農村覆蓋,積極穩步提升農村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和保障水平,2020年全市實現低保標準一體化。
實施集體經濟壯大工程,到2020年經濟薄弱村穩定性收入全部達到200萬元以上,全面實現脫困轉化,到2022年村均集體收入達到850萬元。
實施農村改革創新工程,落實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有效形式,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完善財政投農機制,5年通過財政資金帶動金融和社會資本總額達到50億元左右。
實施黨建強基固本工程,著力實施村(社區)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工程、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程、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建設工程,著力建設“五強”型黨組織書記隊伍,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堅持黨管農村工作,保障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抓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于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意見》提出,要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納入各市(縣)區、市各相關部門年度績效考核內容。要堅持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切實加大干部配置、資源配置、財政金融向“三農”傾斜的力度,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要將能力強、作風實和熟悉“三農”工作的干部優先選派到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尤其要選優配強鄉鎮、行政村黨組織書記,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落地見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場深刻變革。《意見》要求,各級各部門要以思想解放為先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擺脫固有的思維方式和傳統的路徑依賴,圍繞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人才體系、生態體系、村鎮體系、鄉村治理體系和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市場體系,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尤其要在土地制度、產權制度、投入機制等改革創新上取得新突破,以思想大解放推動農業農村大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全社會的力量。《意見》提出,要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等,通過各種有效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要充分發揮無錫工商資本實力雄厚的有利條件,通過創新政策,激發工商資本投資“三農”、回報社會的熱情。要發揮群團組織的優勢和力量,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積極作用,凝聚工作合力,營造濃厚的發展氛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