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地處滬西南,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節點。地處上海黃浦江上游的浦南地區又是上海市三農工作綜合試驗區,這里,集聚著萬畝生態涵養林、濕地保護區等生態資源;有自然醇厚的農家村落,有安逸恬靜的生態度假村,有浪漫詩意的田園農莊,也是松江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核心區域。
【目標與定位】
《松江區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方案(2018-2020)》即將出臺,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現代化新郊區、新農村,是松江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定位。按照“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總目標和總要求,圍繞松江區委、區政府“一個目標 三大舉措”的發展布局,立足松江現有的三農基礎和優勢條件,對標國際*標準、國內*水平,未來,松江將充分挖掘松江作為“上海之根——農耕文明發祥地”的文化肌理與傳統要素,做好松江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爭當國際都市城鄉融合發展的排頭兵和示范區。
【重點與特色】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行先試建設浦南綠色發展實踐區。在《松江區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方案(2018-2020)》基礎上,關于《松江區都市現代農業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即將出臺,著力綠色農業生態水平提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將陸續推出的關于耕地質量保護、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引進高層次農業人才等9大政策,旨在突破瓶頸,實現改革創新。
特色之一:推動品牌建設,全面打造“松江大米”全產業鏈。
緊扣上海市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提質增效為目標,按照“上海購物”品牌戰略要求,根據市民消費需求,積極推進松江大米全產業鏈建設。“松江大米”作為上海*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大米品牌,被評為2017*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2017上海地產優質大米評選活動中,經過市民盲評,松江大米包攬金獎、銀獎。經過近兩年品牌建設培育,我們實現了從種子繁育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展體系,促進了糧食生產由“賣稻谷”向“賣大米”轉變,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了堅實步伐。松江積極探索家庭農場向更高層次發展,使家庭農場主因早稻的價格優勢獲得更多收入,我們計劃逐年增加松江大米的種植面積,到2020年種植規模將達到6萬畝,堅持綠色生態耕作方式,鼓勵使用有機肥,不斷提升松江大米品質。
特色之二:踐行綠色生態理念,堅持用地與養地科學可持續發展。
今年3月,我們研究出臺了《松江區關于以獎代補耕地質量保護的實施方案》,圍繞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指導思路,推出國內*耕地質量保護險,激活了農戶的養地熱情。我們明確了衡量“地力水平”核心要素的兩項指標,耕作層厚度和土壤有機質含量。地種得好不好,除了看產品質量外,還將通過量化指標來監測,土壤質量改善的農場主,將獲得保險性的獎勵。客觀的耕地質量監管和評價機制,將鼓勵和引導農戶樹立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的耕作觀念。對于地力大數據的形成,對于“松江大米”品牌建設,也將起到實實在在的促進作用。
我們也將繼續實施“一茬一養”,促進土地休耕育肥。一是全面實行“一茬一養”,在種植一茬水稻后實行土地休養。二是調優綠肥種植結構。原則上選擇地勢高爽早熟水稻茬口地塊種植,實行同一作物品種集中連片種植模式,達到早茬早耕適時播栽的目標,提升綠肥種植質量。堅持發展種養結合家庭農場,實行豬糞尿全量還田,確保有效減少化肥使用量30%。
【探索與實踐】
綠色與科技引領,使松江農業供給保障能力更強,品質更優。
立足松江農耕資源稟賦和區域特色,實施松江農業品牌建設工程。對標國際*嚴標準,推進質量興農,推進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將松江大米、松林豬肉、三泖大閘蟹、葉榭軟糕、張澤羊肉等經得起市場檢驗的農產品品牌打造成上海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區域優質農產品品牌。打造具有松江特色吸引力的鄉村旅游品牌,計劃到2020年,主要特色農產品品牌化銷售率達70%。將農業科技創新作為農業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在信息農業、循環農業、智慧農業方面全面開展探索與實踐。通過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全面實現農業生產的精細化管理;推廣池塘低碳集聚式內循環流水養魚模式,促節能環保、優質高產在本市、全國引領示范,推動松江現代水產養殖升級;推進以科技為依托的智能化、信息化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在五厙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全市*集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于一體的機器人有機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實現蔬菜生產用工少、成本低、品質好、效益高。
以農民可持續增收為核心,探索長效機制優化收入結構。
探索促進農民財產性增收,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在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產權規范管理和監督制度基礎上,多渠道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創造新的效益。2009年,我區就開展了以鎮為主、鎮村同步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先后成立了14個街鎮級集體經濟聯合社和107個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至2017年底,全區鎮、村兩級農村集體資產598.30億元,其中凈資產126.25億元,比改革前分別增長了45.14%和2.53%。2014年至今,鎮、村兩級已累計分紅10.14億元,享受人次209.32萬人。未來,將推進“區區合作,品牌聯動”模式,借G60科創走廊建設東風,拓展農村集體組織參與產業園區建設渠道,推進不同類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建立浦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扶持機制等。
鄉村規劃引領,打造生態美麗特色的宜居鄉村。
營造生活、生態、文化資源,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使浦南地區成為鄉村旅游*地。我們正積極整合葉新公路沿線景點、花卉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基地,把沿線休閑農業資源凝聚成一股合力,將產業鏈轉換成價值鏈,整體打造松江休閑農業的產業發展體系。一是重點推進以花卉為特色的葉新公路產業帶建設,以菊花、玫瑰、多肉植物、庭院花卉、荷花、牡丹等為主打產品,建設特色花卉主題公園,推進建設集生產、展示、銷售、育種和創意設計等為一體的完整花卉經濟產業鏈。二是建設云間吾舍田園綜合體。擬建在農業產業高度集聚、休閑農業景點密集、鄉村旅游氛圍濃郁的五厙農業園區,涉及面積約1萬畝。主要規劃為現代農業生產示范區、泖田生態區、休閑生活區等3個功能區,使之成為以產業為基礎、以休閑旅游為發展新動力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基地、浦南綠色發展的核心實踐區、推進全域旅游的重要承載區。三是造林與造景相結合,使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為農村營造觀花、觀葉、觀景的綠色生態景觀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