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仿佛是一夜之間,桂林新圩鎮酒海井前的250畝向日葵就悄然開放了,吸引著無數游客的到來。時值建黨97周年紀念,一場以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為重點的革命傳統教育加生態旅游盛宴進入高潮。
250畝向陽花描繪了一幅無限美好的鄉村振興畫卷。近年來,得益于桂林灌陽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新圩鎮依托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主戰場的獨特優勢,在全鎮鄉村傾灑濃墨重彩。2012年,下轄村小龍村被列入廣西特色旅游名村,新圩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建設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為契機,以千家洞4A級景區為載體,硬化千家洞黑巖景區門口至小龍村3.3公里水泥路,修建了觀景臺、停車場、情侶林、小龍河、人工湖、石拱橋、文化舞臺、養老中心等基礎設施。同時,對古民居進行了修繕保護。2013年,引進袁隆平公司下設的廣西星霞農業有限公司,建立雜交水稻高產示范園,重點推出“生態農業休閑觀光旅游”項目,精心打造一條春踏青、賞花,夏游洞、沐浴,秋采果、游園,冬賞銀杏、摘草莓的鄉村生態旅游精品線路。 2017年,引入秋潮集團對景區進行進一步升級改造開發。
現如今,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全面實施,如何讓新圩這片紅土地變成一個現代農旅結合的生態公園,成為一個重要課題。為攻克這一課題,新圩鎮分別在現代農業、休閑旅游、鎮村建設、脫貧攻堅等方面多點發力,將綠水青山、旅游景區、美麗村莊,點連線,線連面。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一個融美城、美景、美好生活于一體的“美麗新圩”正悄然形成。
向陽花開笑迎八方來客,農旅結合奏響“鄉村振興”號角。
酒海井的向日葵花期將持續到七月底。自進入花期后,酒海井每天游客絡繹不絕,尤其“七一”前后為*盛。來自區內外各地的黨支部組織黨員前來開展黨日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隨著游人的到來,酒海井附近的村民樂開了花。大家把自家田地里產的雪梨、黑李等農副產品運到酒海井賣給游客,以往要大老遠運到縣城去賣或者等待客商來收購,往往還賣不出好價格。如今在家門口就可輕松以可觀的價格賣掉,大大提高了果農的收入,使他們真真切切有了獲得感和幸福感,享受到旅游業帶來的甜蜜滋味。
當前,鄉村生態旅游已成為新圩鎮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加快新圩鎮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途徑,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示范鄉鎮建設來助推,振興路上馬蹄急。
2018年,新圩鎮按照上級文件精神,結合自治區第六巡視組扶貧領域機動巡視反饋問題整改要求,本著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和*民生工程的發展要求,結合實際,以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帶動脫貧攻堅,全面落實中央、自治區和桂林市推進新型城鎮化部署,堅持把改善和提升市政基礎設施、鎮容鎮貌、生產生活環境、社會服務功能及公共秩序管理水平,與貧困戶、貧困村脫貧摘帽緊密結合起來,突出產業化、城鎮化、脫貧攻堅三大要素。通過示范帶動,加快新圩鎮脫貧攻堅進程,形成城鄉一體、產城互動、村鎮協調、和諧有序的城鄉發展新格局,建成鎮美民富、宜居宜業宜游的新新圩。
升級打造小龍村休閑農業示范園,完善休閑農業設施建設、產品,創建農業科普教育基地。打造紅色騎行道產業示范帶,改造提升新衛村至和睦村化塘屯3.5公里水果產業示范帶,通過對傳統優勢水果的提升改進,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摘帽。建設平田村農業生態循環產業鏈(母豬繁養基地)項目,投資3.5億元打造母豬繁養示范基地,在全鎮貧困村建立3—5個養殖小區,帶動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助推脫貧摘帽。重點建設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公園、楊柳井紅色旅游新村、龍塘村紅色驛站、灌陽北高速路口到龍橋村定屋屯的紅色騎行道等紅色旅游精品景點,使旅游成為新圩鎮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引導新圩鎮產業升級發展。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這片曾經灑滿烈士鮮血的土地,如今開滿燦爛的向陽花,一片欣欣向榮,提醒著新圩兒女要不忘歷史,牢記使命,傳承紅軍長征精神,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努力建設文明和諧幸福美麗新新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