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農旅融合鄉村振興”墾利農旅融合項目發布會上,對東營市墾利區近年重點打造的“2個農業公園、6個特色小鎮、8個萬畝特色片區、20個田園綜合體”四大類重點項目進行了集中發布與推介,勾勒出墾利區全域旅游的美麗田園畫卷。
“農旅融合,并不是簡單的拼湊,只有兩者相互促進,才能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我們引進工商資本,將農業與旅游相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墾利區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偉松表示。
墾利位于黃河尾閭,農耕文化、海洋文化、紅色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黃河口大閘蟹、黃河口海參、黃河口大米、黃河口蓮藕等特色品牌農產品與墾利相生相依。在農旅融合發展中,墾利區將全區作為一個農業景區來謀劃建設,重點推進國家農業公園、萬畝特色產業示范區、田園綜合體等項目,讓農業景觀化、景觀生態化,促進了農業生產與生態休閑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動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具有墾利特色的田園美景。
楊景明,東營市景明水產有限公司負責人。在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后,楊景明投資8000余萬元,用于農業旅游項目的開發,目前占地5000余畝,建成了集休閑垂釣、特色民宿、水上娛樂、農耕展覽為一體的水語小鎮田園綜合體。在里面,游客可以欣賞到水上表演、魚鷹捕魚等新的旅游產品。目前,像水語小鎮這樣的田園綜合體,墾利區共有20個,計劃總投資10.5億元,總規劃面積7萬畝。
農旅融合給轉型中的農業帶來什么?“種出的小麥名氣大了,科技含量高了,掙錢多了。”這是勝坨鎮小張村黨支部書記張希勇的直觀感受。他成立的眾興小麥合作社與山東省農科院共同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對小麥的種植進行研究。
目前,小張村每年都會舉行麥田文化旅游節,對小麥從種植到加工進行包裝展示,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
在朱偉松看來,特色農業、高效農業本身就是一種景觀資源,與旅游相融合,將極大地提升農業價值鏈條,同時,借助旅游的傳播力,又可以提高農業品牌的影響力。
品牌影響力上去了,墾利發展農旅融合的底氣才會更足。當前,東營市現代漁業示范區的趕海拾貝節、郝家鎮的葡萄采摘旅游節、墾利街道的桃花旅游節等一系列節慶活動每年都會在墾利舉行,吸引了游客,推廣了墾利。
為了支持農旅融合的發展,墾利區委、區政府也在想方設法加大對此項產業的支持,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融資到旅游宣傳推廣,進行了全方位扶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