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的傍晚,信步黃山屯溪區黎陽鎮鳳霞村,整潔的村莊內,一幢幢粉墻黛瓦的小樓,掩映著青山碧水,點綴著綠樹紅花,猶如一幅山水田園畫。
近年來,屯溪區各級黨委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進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深化美麗鄉村建設,以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和全域環境整治為抓手,繪就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
走進屯溪區大大小小的村莊,山青了,水綠了,這些都得益于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在黎陽鎮新江渡頭中心村,陽光下,一塊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熠熠閃耀,太陽能微動力污水處理系統正在運行。據了解,該系統采用“厭氧+缺氧+好氧”處理工藝,借助太陽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懸浮物、磷、氨氮及金屬離子,使污水達到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后再進行排放。雖然占地面積不大,但每天6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能力,該村兩個村民組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都匯集于此。
“之前村里污水隨意排放,現在每家每戶的污水都通過污水管從地下排放了,還做了一個大污水池,干干凈凈。”在村里居住了多年的村民告訴記者。
農村污水處理是百姓和社會的關注焦點之一,在全域環境整治中,屯溪區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各鄉鎮先后制訂了各自行動計劃,明確“清理垃圾污水、清理亂堆亂放、清理廣告標牌、清理面源污染、清理亂拉線繩、清理亂挖亂建”的“六清理”目標,在永葆生態環境“外在綠”的同時,推動生產生活方式“內在綠”。
在屯光鎮瑤里村,曾經的養殖業是村民向往的致富產業。但伴隨一眾小型養殖場的出現,污染問題也愈來愈嚴重,對周圍群眾的生命財產和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和損害。
今年,屯溪區將生豬養殖作為農村污染防治的重點,制定出臺了《屯溪區關停生豬養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全區范圍內生豬存欄大于等于5頭的須全部關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換取生態環境的和諧美好。
與此同時,屯溪區還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變“要我整治”為“我要整治”,建立村莊環境的長效管理機制,真正實現常態化、長效化。今年來,屯溪區還緊密配合全市農村生活垃圾PPP項目的開展和實施,嚴格落實“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轉、市處理”的運行機制,先后投入專項整治資金400余萬元,實現村莊日常保潔全覆蓋。
截至目前,全區完成101個自然村污水整治現狀摸底,首期試點的11個自然村完成污水治理初步設計。傍霞、紫阜、占川3個村已納入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項目,完成衛生改廁242戶,占全年任務量的60.5%,以實際行動,切實提高鄉村“顏值”。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