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四平市農委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實干促振興,打好特色牌,抓優勢產業規模化,抓品牌農業建設,抓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各項重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中化模式”成效初顯。四平市農委引進中化現代農業MAP示范農場模式,在梨樹縣、雙遼市、鐵西區分別打造形成“土地流轉+保底收益+利潤分紅”、土地托管、土地流轉經營模式,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土地面積15萬畝以上,在技術集成示范、信息傳遞、銷售增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四平市將成立四平市中化MAP戰略聯盟,建立2-3個MAP服務中心平臺,建設2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實現100萬畝托管服務規模做好準備,為打造四平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樣板和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支撐。
“拱e拱”生豬追溯體系實現全覆蓋。四平市規模型生豬屠宰企業率先在全省實現質量可追溯全覆蓋。“拱e拱”生豬追溯系統建設試點工作在全省推廣。四平市將積極總結推廣生豬“拱e拱”追溯平臺經驗,選擇具備條件企業開展禽類、肉牛、肉羊等其他品種可追溯試點,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主要畜產品追溯全覆蓋突破。開展全市防疫應急演練,提高重大動物疫情防控能力。在生豬產業聯盟帶動下,推進成立肉禽、肉牛、肉羊產業聯盟。
園藝特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按照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大力發展花生、雜糧、瓜果菜、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訂制農業、直供直銷、配送制、會員制等經營模式。全市已確立6個特色產業之鄉,30個特色產品之村。圍繞“五城七線百區”,優化棚室產業格局,通過提升棚室結構,改進生產方式實現轉型升級。全市新增棚室面積22343畝,其中標準化棚室面積2041畝。成功舉辦全市首屆果蔬采摘節、伊通滿族自治縣藍莓采摘節,重點打造梨樹縣“鄉村振興先導區”建設樣板,加快建設東北*的棚膜經濟產業基地。
三產融合發展向好。四平市農委扎實推進雙遼市綠色雜糧雜豆現代農業產業園、梨樹白豬現代農業產業園、伊通鎧繹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園3家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其中雙遼綠色雜糧雜豆現代農業產業園已通過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答辯和現場驗收。發揮豬、鹿產業聯盟作用,籌建玉米、肉禽、肉牛、肉羊等產業聯盟,創新項目建設、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和利益聯結模式,提升農業綜合競爭力。發揮四平優質農產品展銷中心作用,建立四平市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結合,生產、經營、消費無縫鏈接。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采摘、農業觀光、農事休驗、健康養生、創意農業等新業態新產品,到2020年,在全市范圍內打造5—1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8個省級以上特色小鎮和2個市級以上田園綜合體。
農產品品牌創新推進。全面實施品牌強農戰略,著力培育梨樹白豬、梨樹九月青豆角、雙遼花生、伊通燒鴿子等十大農產品公用品牌,扶持創建一批具有知名度的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形成“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協調發展格局。
推進梨樹縣100萬畝玉米、雙遼市20萬畝雜糧雜豆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積極打造玉米、水稻、雜糧雜豆、蔬菜、林果、生豬、肉牛、肉羊、禽類、梅花鹿十大標準化基地。籌建四平市優質農產品協會,以協會為載體創建“四平市優質農產品展銷中心”和APP網上商城,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鄉村振興有序推進。四平市農委全面細致謀劃全市推進鄉村振興能力提升、質量興農、產業融合、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等十大工程舉措,明確提出82項任務指標并分解落實到縣(市)區。謀劃現代農業產業項目100個,總投資652.43億元,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篩選梨樹縣高家村等基礎條件好、發展水平高、提升空間大的10個村作為鄉村振興試點村,重點推進建設,持續發力打造,率先推進振興,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樹立樣板。謀劃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在全市范圍內再謀劃培育7個縣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總量達到10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