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會寧大溝鎮厙弆村,因為漫山遍野的杏花又被當地譽為杏花村,在該村有1200座溫室大棚正在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好載體。 8月26日下午,由中國甘肅網主辦的“改革開放40年新變遷·脫貧攻堅看甘肅”2018全國百家網媒扶貧攻堅典型宣傳活動收官之站的白銀采訪活動,在會寧縣厙弆村展開。恰好當日由該村申請認證的辣椒、花菜、杏子、桃子等7個品種的地產果蔬通過了有機產品認證。
會寧大溝鎮是甘肅省40個深度貧困鄉鎮,現有貧困人口893戶3979人。僅厙弆村就有貧困人口145戶618人,貧困發生率為77.62%。貧困面大,脫貧任務重。
會寧大溝鎮黨委書記馬宏江說,對于像厙弆村這樣的深度貧困村,常規的扶貧顯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想讓村民如期實現脫貧,產業跟進勢在必行。大溝鎮雖然是旱塬山區,但是土地多,草料豐富,村民可選擇羊牛產業。同時會寧舉全縣之力,調動各方扶貧資源在厙弆村建設了1200個蔬菜大棚,并配套建設了兩個集雨蓄水池,保證了大棚滴灌用水。大棚從去年開建到今年投入生產,目前每個棚都已產出了6000元的經濟效益,讓村民脫貧有了產業保障。
記者在大棚基地看到,大棚種植的西紅柿、茄子、辣椒等蔬菜長勢喜人,有些棚今年已經賣了幾茬蔬菜。
而村民南子杰家的養牛大棚里養了5頭牛。南子杰說,按照政府的扶持政策,家里只要有5頭基礎母牛,每年能獲得2500元的獎勵。而他建牛棚時政府也直接補貼了8000元。現在他家種了40畝地,其中有些專門種苜蓿,這樣牛一年吃的草料就有了保證,通過養牛他家有了不錯的收入。
在產業推進的同時,大溝鎮豐富的文化資源亦蘊藏希望。據了解,大溝鎮是會寧名人張嗣功講學的場所,在這里走出了“一門三進士”的會寧故寧故事。同時大溝鎮還有50多座古堡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訴說著百年歷史。基于這些旅游資源,2018年5月6日,白銀會寧*屆“大溝深處杏花村·厙弆”鄉村旅游節在厙弆村開幕,會寧縣委書記王科健向全國游客發出邀請,請游客來到會寧大溝在游覽百年古堡中感悟世事滄桑,在深入古舊學窯感悟書中乾坤,在“狀元人家”讀懂鄉村孩子成長成才的道理,在“博士之師”加深傳道授業解惑的永恒,在石磨體驗中體察歲月年輪。
大溝鎮黨委書記馬宏江說,大溝的鄉村旅游突出公益特色,期待社會各界人士來到會寧大溝,通過認購大溝鎮的蔬果產品,把綠色食品帶回家,把心愛留在鄉村。目前認領一棵果樹是100元,1畝44棵果樹4400元,除去500元管理費和200元留個村集體,剩余的3700元歸農戶所有。自旅游節開幕以來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已認購21.6萬元的大溝果樹,有力的推進了當地的脫貧攻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