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麗江市委辦公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麗江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辦法(2018—2020年)》,明確提出了行動目標:到2020年,基本解決村莊私搭亂建和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實現“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衛生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形成。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要前提。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關乎廣大農民的根本福祉,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色。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這要求我們按照鄉村全面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以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為底線,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宜居村莊為導向,力爭通過3年的艱苦努力,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是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保障。鄉村是中國的根,“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美麗風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和樂景象,是多少人心馳神往的記憶。近年來,麗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農村人居環境狀況還不平衡,“臟”“亂”“差”問題在一些地方還比較突出,人居環境質量難以滿足新時代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對生態宜居環境的需求。為此,應采取有效措施,突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滿足人民群眾提高生活質量需求的同時,讓廣大人民群眾的鄉愁有所寄托。
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以建設“產業生態化、居住城鎮化、風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環境衛生化”的美麗宜居村莊為目標,按照建設旅游特色型、美麗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潔型5種類型村莊的要求,統籌規劃鄉村公廁、垃圾收儲設施、集貿市場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和入戶道路建設,全面整治村莊私搭亂建和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實現“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
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不斷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突出提升文明素質、培育鄉風民風、改善人居環境、豐富文化活動,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潛移默化地影響農民群眾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提升農村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讓鄉村振興擁有更加豐富的精神內涵。
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加強農村生態建設,打造“有顏值”的新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優勢和寶貴財富,是鄉村振興的持久競爭力所在。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發揮我市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及鄉土文化等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任務,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推進節能減排,倡導綠色出行,讓綠色成為農村發展的鮮明底色。
農村環境整治要避免“一刀切”。我市各地區、各村莊之間情況不盡相同,如果在進度安排、工作要求上強制“一刀切”,就會造成“快的沒動力、慢的跟不上”。具體整治標準和模式搞“千村一面、千戶一面”,也將會失去鄉村原本的韻味和特色。要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整治,做到一村一策、對癥下藥,防止一哄而上、生搬硬套,杜絕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護鄉情美景、留住鄉愁記憶。
農村環境整治要聚焦群眾所思所盼。春種秋收的農事、熟人社會的氛圍,農村的生活有農村的特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遵循自然的規律,立足農村的特點,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堅持“農民要什么,我們干什么”,切實解決農民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做到過程讓群眾參與、效果讓群眾檢驗、成效讓群眾受益,讓廣大農民更有獲得感、更具幸福感。
總之,夢想高懸天際,*終還要回到大地。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聚焦重點、集中發力,堅決實施好麗江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為麗江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