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是當前湖北“三農”工作中極難啃的“硬骨頭”。日前,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宜城市召開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暨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推進會,要求堅定不移打好農村改革和污染防治兩場硬仗,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長江大保護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截至7月底,湖北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有5636個村組完成清產核資,3905個村組完成清人分類,1411個村組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確認集體成員554.4萬人。湖北全省畜禽完成“三區”劃定,水產在全國率先啟動養殖“三區”劃定,再生稻、稻田綜合種養面積分別達290萬畝、500萬畝,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5年負增長。
據悉,下一階段,湖北要求進一步加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力度。規范開展清產核資,實事求是進行資產價值評估,科學進行清人分類。要合理量化集體資產,規范集體經濟組織治理模式,要把盤活集體資產作為改革的落腳點,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同時,湖北將堅定不移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攻堅戰。摸清農業面源污染底數,全面落實“一控兩減三基本”行動。把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民增收結合起來,運用經濟手段,引進有實力、有良心、愛農村、愛農業的市場力量參與農村污染防治,培育農業環保新業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