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入推進團場綜合配套改革的*年,取消“五統一”后,為了打消職工不知道種什么和等待、觀望、擔心產品賣不掉的種植顧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五團連隊“兩委”班子充分發揮連隊主體作用,積極帶領職工闖市場,以發展訂單農業為突破口,形成“公司+農戶”的聯合種植模式,極大地促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職工增收。
現在正值收獲季節,一八五團四連連隊“兩委”正在忙碌著和收購廠家協調,為職工落實馬鈴薯訂單,廠家調來收獲機車正在進行馬鈴薯收獲和運輸。今年四連種植的1600畝訂單馬鈴薯長勢喜人,產品各項指標都達到了廠家收購標準,職工群眾喜獲豐收,種植收入有了保障。
四連黨支部書記尹相森介紹說:“今年我連種植的1600畝馬鈴薯從8月25號正式開始收獲,目前已經收獲140畝地左右,產量在3噸左右,洋芋品質達到了廠家的技術要求,非常好,今年1600畝馬鈴薯已經豐收在望,現在正在抓緊時間搶收馬鈴薯,目前已經拉運馬鈴薯拉到廠家300多噸,馬鈴薯訂單每公斤9毛錢的價格,確保了今年職工有較好的收入。”
今年,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強職工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連隊“兩委”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引進、試種推廣新品種,積極探索農業增產、職工增收的新途徑,積極帶領職工闖市場,選擇有資質、誠信度高的企業,主動上門與企業對接,邀請企業到連隊田間地頭實地考察,與職工面對面達成種植意向,連隊集體與企業簽訂種植訂單和產品收購、運輸合同,極大地規避市場風險,增強職工個人承擔市場風險的能力,連隊“兩委”帶頭調結構、試種新產品,讓職工放下包袱,種上放心田。
尹相森說:“ 2018年團場綜合配套改革以后,成立了新一屆連隊‘兩委’,‘兩委’成員為職工如何種植、調整產業結構出謀劃策,近幾年由于市場行情的原因,職工對種什么、怎么種非常茫然,連隊‘兩委’為職工能更好的進行作物結構的調整,走出去主動找市場,和師科技局共同商量,聯系了我們十師工業園區大羅素淀粉廠,種植馬鈴薯達成了種植意向,通過科技局,大羅素廠對我們種植馬鈴薯提供了很多優惠條件,*是在種子上,考慮到職工近幾年的收入情況,給我們種子全額墊付,同時在種植上、管理上大羅素廠派了專業的機械、專業的技術人員,從播種到田間管理全套服務,有專人跟蹤指導服務。”
通過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四連連隊“兩委”和職工的主體地位更加明顯,自主能力更強,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直接與市場接軌的面更廣闊,連隊和職工直接參與市場的能力更強,連隊集體與合作企業簽訂訂單合作協議,極大地增強了職工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新科學技術的運用更加規范,廠家的服務更全面、更到位,極大地激發了連隊的發展活力和職工的種植信心。
尹相森表示:“ 2018年連隊‘兩委’為引導職工能夠走上‘公司+農戶’的種植模式,確保能有穩定的收入,‘兩委’積極帶頭,以師科技局為引導,牽頭引導、宣傳,引導我們的職工能夠種植馬鈴薯這項作物,連隊‘兩委’積極帶頭種植馬鈴薯140畝地,帶動我連職工25戶,種植馬鈴薯1600畝地。”
四連職工張小平欣喜地說:“團場改革,我們想多掙點錢,今年種了馬鈴薯,看長勢還可以,可能今年要掙點錢。”
連隊在打造馬鈴薯種植基地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連隊剩余勞動力就業增收,從馬鈴薯播種、田間管理到收獲,連隊都要雇傭很多人勞動力,也為團場剩余勞動力就業增收搭建了平臺,每人每天有180元到200元的收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