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第38個“世界糧食日”。10月15日從市糧食局獲悉,常州現已形成1個市級現代糧食物流中心、3個轄市區糧食中心儲備庫、17個鄉鎮級主要收儲庫“1317”三級倉儲管理體系,成為全省*個完成國有倉儲專項規劃編制的地級市。而全市現代信息化糧食倉容也由過去的一無所有到目前的41.5萬噸,占比達69%,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堅實基礎。
常州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保障,實現糧食生產“十一連豐”。去年,由市糧食局牽頭完成了糧安責任制“首考”,全市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獲評*,溧陽、金壇、武進、新北、天寧、鐘樓的糧安綜合考評得分都在90分以上,同獲*。在全國地方儲備糧庫中,常州城北國家糧食儲備庫于2009年承擔的國家發改委信息化試點工程項目,在全國*個實現糧庫信息智能化,開創了全國“數字化糧庫”先河;利用智能信息系統,對糧堆溫度、濕度、氣體實行在線監測,率先在全國實施先進的低溫、綠色儲糧新技術,實現了移動管理模式的糧情實時監管,使儲糧向無污染、無損害、低損耗的方向發展;在全省糧食系統*建設完成“陽光屋頂”光伏發電工程,年均發電量達300萬度;承擔國家糧食局區域糧食流通應用試點項目--水源熱泵低溫儲糧技術在全庫推廣應用,確保了每一粒糧食的*品質。
常州筑牢耕地保護、產能提升、流通儲備三道防線,牢牢掌握保障全市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常州于2016年建成的常州糧食信息管理系統,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把全市所有物流園區、中心糧庫、應急儲備庫點等聯網成片,實時遠程監控市儲糧和成品儲備糧狀況,實現政策性庫點數據的互聯互通和“一數一源”;建設的糧食文化館、糧食質量科普館和品牌糧油展銷中心等三大糧食特色基地,不僅為常州市民提供了一站式購物體驗,成為全市中小學生愛糧節糧教育實踐基地,也成為常州糧食文化展示、參觀旅游勝地又一去處。同時,通過整合糧食流通領域的現有資源,常州建立了專業化的經營性糧食產后服務組織,有償為種糧農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的“五代”服務,為農民排憂解難,助力農民豐產增收。
14日,2018“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在武進區新城南都小區啟動。
宣傳周活動倡導科學文明的消費方式,營造“愛惜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氛圍,實現從“吃飽”到“吃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轉變。
活動現場,青年企業家代表向全市發出“愛崗敬業奉獻糧食”倡議,市民在愛糧節糧宣傳冊上簽名,還授牌一批“常州市放心糧油*示范企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