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賞花廊,夏觀紅石,秋飲神泉,冬賞冰瀑。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西北部,炭廠村環山面水而建,集體自主經營的國家3A級景區神泉峽,在京西也小有名氣。然而,在享有自然優勢的同時,旅游設施不均衡、村莊環境臟亂差等問題也制約著炭廠村的長遠發展。
今年5月,北京市規劃國土委向全社會發布倡議書,征集規劃師、建筑師、設計師下鄉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炭廠村迎來了北京工業大學城鎮設計所團隊。“沒想到他們真把自己當成村民來做規劃,跟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妙峰山鎮副鎮長王增和說,北工大團隊先后12次到訪炭廠村,駐村近1個月,挨家挨戶訪談調研,測繪重點院落,進行規劃宣講。小樓錯落有致、街道干凈整潔、滿目秀水明山,如今的炭廠村處處是小橋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致,原有的山村肌理也得以保持。
2016年春天,北工大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建*次來到炭廠村。那時的炭廠村除了景區內設施相對完善,村落整體環境較差,主干道交通混亂,農家樂處于起步階段。
據介紹,神泉峽景區每年游客量約為3.5萬人次,而現有餐飲接待量每年只有1萬人次,住宿接待量僅為0.5萬人次,游玩與住宿餐飲配套嚴重不匹配,游客大多自帶干糧。更讓規劃團隊感到惋惜的是,原本“民居錯落,三層臺地”的山村特色格局被部分加建的住宅破壞,影響了村莊風貌。
炭廠村把險村搬遷工程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對新建造的房屋進行整體規劃,嚴格控制建筑高度。為了建立長效管理系統,規劃團隊將每個院落、每個建筑進行編號,從戶主、權屬,到層數、面積等信息都匯總成電子數據。“村民若想擴建房屋,可以先在系統中進行三維模擬,能蓋多大、蓋幾層,對四鄰影響如何,是否占用公共空間,這些信息都一目了然。”張建說。
考慮到炭廠村作為旅游村的發展需要,規劃中增設衛生間4處,旅游接待中心和旅游服務中心各1處,并對原有衛生間、衛生室進行升級改造,增設無障礙設施。另外,規劃中對市政設施進行擴容,新設給水管線敷設,對電力工程、防災減災設施等進行了規劃調整。
開門編規劃,讓炭廠村村民都有了獻計獻策的機會。村民李大爺反映,村里的垃圾池就在自己家門口,有時清理不及時,影響自家門前的環境。為此,規劃團隊對每一個垃圾箱擺放的位置進行了重新規劃,既方便使用,又不影響家門口環境。一位抱孩子的婦女說,村里的主干道車輛太多太亂,老人孩子在路上不安全,規劃師就利用村里的另一條內部道路,兩條路一條進一條出,都改成了單行線,交通秩序大大改善。
規劃編制完成,怎么讓村民個個都能看懂?規劃師們費了一番心思。他們將規劃中產業規劃、道路交通規劃、村莊風貌引導等村民關心的內容制作成簡單易懂的規劃簡本,向村民公示。規劃初步成果也以海報、宣傳冊等形式在村內公共空間進行展覽,有的還畫成了老百姓一看就懂的漫畫。規劃內容還被納入了村規民約,并編成三字經制作成雞年年歷,發放到村民手中。
村民們想說、愿說,看到自己提的問題在規劃中被落實,對這份村莊規劃自然接受度很高。炭廠村支委高小琴說,環境變好了,如今村民們也都有了主人翁意識,看到路邊的煙頭、垃圾袋自覺撿起來,家里亂七八糟的東西也不再往街面上堆,房前屋后都干凈整齊。
北京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完成650余個鄉村的規劃編制,后續工作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響應倡議報名下鄉的團隊及個人200余個,總人數達1200余人。“接地氣兒”的規劃讓越來越多的鄉村改頭換面,村民的生活品質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