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節水抗旱稻新品種“滬旱61”綠色生產現場觀摩會在上海市崇明齊茂糧食合作社召開。上海市、區農委種植業管理部門負責人、市水稻育種和栽培專家、水稻種子企業負責人及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大戶代表等80多人共同見證“滬旱61”新品種的試種結果:水種旱管栽培模式下,高產示范田塊產量達700kg/畝以上,百畝連片平均產量達600kg/畝以上,節水率達50%,節肥率超過20%。
“節水抗旱稻”由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提出,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上海市“育繁推”一體化重點培育企業,與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致力于節水抗旱稻從種源創新到產業化的節水抗旱稻產業發展。“滬旱61”是上海市自主選育的節水抗旱稻新品種,2016年通過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去年開始在郊區推廣。據專家介紹,在上海,“滬旱61”品種*適合采用水種旱管的種植方式,由此減少農田灌溉用水、肥水流失,減少了傳統水稻種植所產生的甲烷氣體,同時降低了紋枯病等病害發生的機率,減少了農藥的施用量。如果跟穴直播結合,可大幅度減少生產成本。
據了解,上海節水抗旱稻經過近二十年的探索,在遺傳研究、品種培育和推廣應用中取得巨大進展,2010 年獲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013年,其科研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并分別于 2005 年、2007年、2015 年三次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據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生態所周勝研究員介紹,通過推廣節水抗旱稻節水減肥綠色種植技術,可減少灌溉水量50%以上,減少面源污染氮磷流失50%以上,溫室氣體減排80%以上,生態環境效益顯著。
隨著節水抗旱稻優勢逐步呈現,農業農村部給予了及時關注和支持。2015年,農業農村部正式頒布《節水抗旱稻術語》(NY/T2862-2015)、《節水抗旱稻抗旱性鑒定技術規范》(NY/T2863-2015)行業標準。2018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做好2018年四大作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工作的通知,節水抗旱稻新品種成為良種攻關目標之一。同時,經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批準,把節水抗旱稻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水稻品種,啟動國家區域試驗。
據節水抗旱稻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羅利軍介紹,隨著節水抗旱稻高品質、高產量能力的快速提升,節水抗旱稻已逐步走出上海,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推廣,而且已經走出國門,一帶一路國家如烏干達、肯尼亞、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和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相繼開展了節水抗旱稻的試種示范。2017年實現單個雜交節水抗旱稻組合種子銷量突破300萬公斤,推廣面積逾百萬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