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公開了《關于推進 “一村一品、一鎮一業”(2018-2022年)種植發展技術性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記者看到,該《指導意見》將在全市范圍內實施,要求以主要特色產業鄉鎮為重點,統一規劃,以鎮、村為單位整片推進,形成規模發展,打造優勢產業帶(區)。通過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實現資源型轉為產品型,產品型變成商品型,商品型變身品牌型,帶動產品開發,促進產業發展,實現農民富裕,振興產業經濟。
新品種新技術*覆蓋專業鎮村
據悉,為深入推進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惠州市“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發展,惠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了一批專業技術較強、經驗較豐富的農技人員組成調研組,深入惠州市各縣(區)特色農業產業鎮村就氣候、土質、耕作水平、傳統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等進行了調研,完成了征求意見稿,并廣泛征求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蔬菜所、作物所、茶葉所、果樹所、農經所等相關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各縣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意見后,編制了《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各縣(區)要依托現有鎮村資源優勢,以嶺南特色水果、蔬菜、茶葉、南藥、花卉、食用菌為重點,集中連片打造,突出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做優稻米、花生、蔬菜、薯類等傳統產業;做強荔枝、龍眼、香蕉、楊桃、番石榴、火龍果等嶺南特色水果以及龍門年桔、花卉、南藥、茶葉等特色產業。做大休閑農業、康養農業、智慧農業等新興產業。
同時,通過開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技術指導服務,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在全市專業鎮村覆蓋率達到*,培訓農戶覆蓋率達到*,農業科技貢獻進步率在“十三五”末要達到67%。到2022年,新品種、新技術在推動全市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中成效顯著。
規劃南藥種植專業鎮村發展區域
《指導意見》介紹,惠州市經濟作物種植規模大、品種琳瑯滿目、豐富多樣、富含營養,是周邊大中城市食用蔬菜的重要供應基地,經濟作物產業不僅要豐富市民 “菜籃子”,保障惠州市蔬菜有效供給,也為廣大市民提供康養類(保健型新鮮果蔬、南藥、食用菌)食品,也要為“美麗惠州”提供工程景觀來源。根據每年省農業廳發布的主推作物品種,年共計推介種植優新品種300個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明確了南藥種植專業鎮村發展區域,規劃種植面積2萬畝。主要集中在博羅縣羅浮山、象頭山一帶鄉鎮;龍門縣的南昆山、桂山一帶山區鄉鎮及惠東縣九龍峰至蓮花山一帶部分鄉鎮。其中羅浮山具有“中草藥寶庫”之稱,南昆山具有“中草藥谷”之美譽。
主要種植什么藥材?《指導意見》稱要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種植,對現階段需求量較大的鐵皮石斛、金線蓮、黃精、牛大力、土茯苓、溪黃草、涼粉草、雞骨草、五指毛桃、艾草、三丫苦、崗梅根、降香、猴耳環、千里光、金毛狗脊、山稔等品種進行人工訓化種植。同時,加快農村保健養生人才的培養,引領農村中草藥生產、加工、銷售和應用,加快山區農民增收步伐,發展中醫藥產業,推進惠州市康養保健產業的發展。
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
“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重點在全市花卉、水果、南藥、茶園等專業鎮村,大力發展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業科普、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休閑農業,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美麗村莊。”《指導意見》提出,要充分利用羅浮山、南昆山、桂峰山、象頭山、九龍峰等山區旅游帶、惠東沿海旅游帶、惠東高潭紅色旅游帶、龍門溫泉度假旅游帶等,做好旅游帶周邊“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村農作物品種選擇、技術支撐等指導,推廣種植一些具食用兼觀賞的特色果樹品種,積極打造 “那片花海”、“那片田野”、“那家果園”、“那片茶園”等系列田園綜合體,促進*產業與第三產業有效融合,實現產業提檔升級。
并且,重點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村所在地農村創業青年、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骨干、家庭農場主、種植大戶、返鄉創業人員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為主要對象,培養一批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具備現代農業新思維、新視角的新型職業農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