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涼山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大小涼山彝區草牧業發展與產業扶貧研討會”在四川省西昌市舉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在研討會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草牧業大有可為,要構建新型生態草畜產業,因地制宜制定產業規劃和扶貧計劃,讓草牧業在涼山彝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國草業科學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給研討會發來賀信指出,涼山畜種資源、草地資源、光熱水資源十分豐富,牧草產量高、品質好,具有發展草食畜牧業得天獨厚的條件,草地農業發展潛力很大。
近年來,涼山州把草牧業作為事關全州經濟發展和脫貧奔小康大局的重要產業來抓,持續深化草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建基地、優結構、創品牌、搞加工、拓市場”,探索創新“借羊還羊”“借牛還牛”“以購代捐”等產業扶貧新模式。全州共種植優質人工牧草330萬畝,建成草食畜標準化養殖基地327個,建成全省*的草食畜生產基地,實現草牧業產值89億元,19萬人依托草牧業實現脫貧。
劉旭在研討會上指出,補齊草牧業發展短板,關鍵在科技。一是加強草牧業基礎生物學研究。為牧草和畜牧品種選育和改良,提高生產力及優質性狀奠定堅實的生物學基礎。二是加快草畜良種的選育及種質資源圃及繁育基地建設。三是建立“適地適草”人工草地生產和管理技術體系及生產和生態功能雙贏的天然草地保護與改良技術體系。四是促進草產品加工技術研發。根據不同的牧草特點,建立起規范的草產品加工與貯藏技術體系。五是集成不同地區的研發成果,探索適應不同地區草牧業試驗示范模式及發展技術路線,促進草畜配套、良性循環,提高草原生態產品的生產能力,實現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鄉村振興與農業科技創新、草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草食畜牧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草地農業系統與種養生態循環、草牧業信息化與裝備及品牌構建、產業扶貧模式創新與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研討。來自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的崗位專家及試驗站站長,從事草牧業科學研究、產品加工、示范推廣等的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相關人員,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以及涼山州17縣(市)相關負責人和扶貧辦主任、農牧局局長等近百人參加了研討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