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種了兩畝青菜頭,種子沒花錢,再過一個月就能收獲變成錢,比種玉米、紅薯、洋芋強多了。”重慶市黔江區黃溪鎮新民村村民張碧連走進自家的青菜地興地說,以往這個時候是農閑時節,土地都是荒著。
今年,張碧連在當地黨委政府引導下,秋收后,她將閑置的土地種上青菜頭,短短三個月,這些青菜頭就能變成錢,預計家里將增加5000多元收入。
據了解,冬閑地種青菜,這是黃溪鎮引導村民讓土地資源發揮出更大的效益,促進村民脫貧增收的新途徑。在黃溪鎮有1200多戶農戶像張碧蓮一樣利用冬閑地栽種青菜頭。由于青菜頭適宜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區域種植,方便管理,而且收效快,從去年開始,黃溪鎮引導村民利用冬閑地種植青菜頭,并由合作社按照“種子統供、技術統培、產品統收、保護價保底收購”的原則,與種植戶簽訂種植收購協議,常年收購青菜頭。
“我們采用合作社+村集體+種植戶的經營模式,在黃溪鎮發展青菜頭5000余畝,涉及農戶1200余戶,其中貧困戶725戶,預計今年產量10000余噸,實現產值600余萬元,戶均增收5000元。”黔江區一合作社負責人黃奎告訴記者,合作社每年免費給村民提供種子,以保底價2.9元一斤的價格收購回來,老百姓不愁青菜頭沒有銷路。
據介紹,該鎮將在青菜頭的包裝、推廣上面做“文章”,將以打造集產、供、銷于一體的青菜頭種植基地為目標,把發展青菜頭作為全鎮又一骨干產業來培育,以點帶面,充分發揮種植大戶引領作用,帶動各村發展青菜頭種植,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