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興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農業農村部將2018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目前,山東省日照市農業部門正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構建現代農業標準體系。
韭菜“持證上崗”
2017年底,省農業和食藥監部門以韭菜和韭薹為切入點,先行實施合格證和市場銷售憑證“雙證制”管理,探索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有效模式。日照市對0.5畝以上韭菜種植戶進行摸底,并納入“韭菜地圖”監管,同時制訂韭菜雙證制管理工作方案,印發《市農業局、市食藥監局關于全面推行韭菜產品合格證與市場銷售憑證的通告》。在韭菜種植集中的鄉鎮舉辦培訓班,對生產主體如何正確地使用韭菜合格證進行專題培訓。在韭菜種植較多的鄉村、種植大戶、企業(合作社)基地、農貿市場、商場超市,發放、張貼《市農業局、市食藥監局關于全面推行韭菜產品合格證與市場銷售憑證的通告》1萬多份。
自2012年開始,日照市全面開展農產品質量監測工作,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通過抽檢實時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及時發現并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杜絕不合格農產品流向市場。對抽檢發現的17個不合格產品,全部進行了追查處理。
此外,日照市農業部門對現有農業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自查清理,加強標準化基地建設,按照有生產技術規程、有生產檔案、有產品品牌、有檢測能力、有包裝標識、有龍頭依托、有管理責任人、有技術負責人、有質量安全追溯、有產地證明;統一供種(苗)、統一供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產品認證、統一質量監測的標準,規范73家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建設與管理,擴大標準化生產規模,充分發揮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
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日照市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制訂《日照市水肥一體化技術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7-2020年)》。組織區縣按照要求落實水肥一體化發展任務,前三季度發展水肥一體化3.3萬畝,累計達到8.56萬畝。引導肥料生產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推進產銷直通,擴大配方肥應用面積,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保持在90%以上。積極推廣商品有機肥、生物肥、配方肥、果園種草和土壤調理劑,引導農民自制自用農家肥。
初步構建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在27.7萬畝小麥上推廣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實施莒縣玉米“一防雙減”項目,建立項目示范區10萬畝;實施五蓮縣花生“一控雙增”項目,建立項目示范區面積2.5萬畝。貫徹落實《日照市茶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試行辦法》,推進茶園綠色防控,市縣兩級財政預算專項資金,購買綠色防控物品進行發放,實現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全覆蓋。
加強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建設,集成推廣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建立成熟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循環農業典型,示范帶動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組織實施生態循環示范項目,2018年新發展生態循環示范基地2500畝。在莒縣組織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農藥殘留治理)項目,建立農藥殘留治理示范區6500畝。以小麥、玉米秸稈直接還田為重點,科學合理地推行秸稈機械化還田、小麥保護性耕作、秸稈快速腐熟還田等技術。
“三品一標”總數490個
日照市發揮宣傳動員和政策扶持“兩輪驅動”作用,以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合作社為主體,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嚴格認證程序,規范工作程序,切實做到認證管理“事前有制度,事中有記錄,事后有文檔,證后有監管”,全面提升認證工作質量、效率和水平。市財政對新認證和續展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進行獎補,目前日照市有效期內的種植業“三品一標”總數490個。目前省級區域品牌2個(日照綠茶、五蓮國光蘋果),省級企業品牌19個,市級區域公用品牌4個,企業品牌45個。
組織茶企參加農業部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杭州)茶葉博覽會。日照市林苑茶業有限公司推送的“極北云岫”牌綠茶茶樣被評為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山東魯魁茶業有限公司推送的“魯魁牌”綠茶被選為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品鑒用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