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因地制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讓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讓村民住上了樓房,醫療有了保障,就業有了機會,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逐步提升。
日前,新疆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八工二村村民馬兵正忙著裝修村里給分的安置樓房。馬兵告訴記者,進行城中村改造后,他家的平房拆遷,政府在原址蓋起了安置房,他計劃著裝修好房子,讓母親過來住。
新疆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八工二村是一個城中村,經過這兩年的城中村改造,蓋起了4萬平方米的住宅樓,2018年9月正式完工,全村371戶村民分到了安置房。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八工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德軍說:“通過公證處和辦事處、紀檢委的監督下,我們對村民進行了抓鬮,把371套房子分到村民每家每戶個人手上了。”
八工二村還不斷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出租村集體資產——中亞農資建材市場來壯大村集體經濟,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村民的醫療、村里的二網改造、疏通下水等事項中。讓村民受益。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八工二村村民俞建萍說:“村上像我們女的55歲,每月給200塊錢,醫療社保這一塊也是村上給我們交的,村上給老年人的福利,都辦得挺好的,我們挺滿意的。”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八工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德軍說:“我們村民受益非常大,現在也感受到了與城市居民享受一樣的待遇,生活質量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昌吉市大西渠鎮幸福村,200多戶村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該村以前以種植棉花、玉米為主,效益不高,后來經過拆遷,蓋起了安置房,安置小區內涼亭、路燈等各項設施完善,周邊還有幼兒園、衛生室等配套設施。昌吉市大西渠鎮幸福村一片區村民馬金福說:“環境也好,有特別大的變化。現在我們娃娃也小上幼兒園也方便。”
幸福村毗鄰閩昌工業園,周邊企業較多,很多村民到附近的企業上班增加收入。該村還計劃建設門面商業房增加村集體收入,讓每個村民都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昌吉市大西渠鎮幸福村村委會主任馬智新說:“2019年計劃把商業房建完以后,每一口人有27平方米,這樣他們的后顧之憂就沒有了。”
近年來,昌吉市以“農牧民持續增收”鄉村振興工程和“三城同創”融合工程為抓手,結合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健全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縮小城鄉與農牧區發展差距。充分發揮各鄉鎮資源優勢,啟動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生態景觀等鄉村振興項目,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規劃建設、公共服務資源一體配置、社會事業一體管理,讓農牧民群眾生活質量有了提升,*終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