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堅持主體功能定位,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建成糧食功能區的核心產區,推動資源要素向核心產能區聚集,提高糧食、經濟作物等產業投入產出比例,集中資金加大對永豐河流域山地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投入,帶動周邊特色效益農業發展。
二是堅持結合“七化”標準,打造精品工程。堅持“水利化、宜機化、產業化、生態化、農旅化、便民化、長效化”七化標準,大力推進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工作,采取“小改大”“坡改梯”等措施,解決農機到田間“*后一米”問題,為實現農業機械化和全面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條件;優先在有產業基礎區域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構建品種優良、規模適度的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繼承和弘揚“工匠精神”,不斷探索和研究適宜我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所需的工藝和材料,切實把高標準農田建成“長效工程”、“百年工程”。
三是堅持發展現代農業,發揮農業綜合開發獨特優勢。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的“綜合”優勢,統籌搞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等,做到項目圍繞產業來立項、田土圍繞產業來治理、設施圍繞產業來建設、龍頭圍繞產業來扶持,加快山地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鄉村旅游長廊建設。
四是堅持科技示范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在農業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上下功夫,加大項目區科技推廣力度,堅持土地治理到哪里,科技措施就示范推廣到哪里。切實重視農產品標準化建設,推進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的廣泛運用。加大對農民培訓力度,增加投入比例,積極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