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深入貫徹國務院作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深化稻谷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完善稻谷*收購價政策,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引導增加綠色優質稻谷供給,適應我區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結合我區實際,自治區財政聯合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農業廳、糧食局制定并印發了《廣西2018年稻谷目標價格補貼實施方案》。
一、工作原則
一是突出稻谷,保障重點。明確稻谷補貼同特定作物稻谷掛鉤,與其他涉農補貼相區別,做到專款專用,切勿整合另作他用。提高稻谷補貼資金的*性和指向性,切實穩定我區稻谷生產能力,確保口糧*安全。
二是加強引導,調整結構。引導有關市、縣(市、區)按照糧食供給側結構改革要求,切實貫徹落實質量興農戰略,補貼資金使用要有利于引導種植結構調整,促進增加綠色優質稻谷供給。
三是自治區統籌,市縣主導。自治區結合市場化收購、農民意愿、財力可能等負責制定補貼政策,主要負責總體方案的設計、工作考核、績效評價和審計監督。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是方案實施主體和管理主體,應依據當地實際,細化實施方案,確保補貼政策的全面準確貫徹執行,切實讓稻谷生產者得益。以后年度根據*收購價政策進一步調整情況和稻谷補貼政策實施情況對補貼機制、補貼標準、資金用途等予以調整完善。
二、主要內容
(一)鼓勵和穩定稻谷生產。
一是堅持突出重點,不撒“胡椒面”的原則。為了支持適度規模經營,激勵稻谷生產者多種糧、種好糧和規模種糧、種優質糧,重點在稻谷主產區,明確在全區水稻生產功能區劃定任務數5萬畝以上的縣(市、區)實施稻谷補貼政策。
二是支持適度規模經營,激勵稻谷生產。補貼資金發放給實際種植水稻的生產者,同時明確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以及連片規模種植者實施補貼。
三是支持推廣綠色生態種植。對采取綠色防控病蟲害、稻田冬種綠肥、秸稈還田、稻田綜合種養等方式的生產者,可視情況適當提高這類稻田的補貼標準,對使用不合格的肥料、農藥,造成農田污染的,不予補貼。
(二)發展訂單農業,支持糧食直補訂單收購。
為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改革要求,補貼方案主要突出促進稻谷生產和優質稻谷供給。補貼對象包括種糧農民以及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實行差異化補貼標準,突出對優質稻的支持,促進優質稻生產,具體是:普通稻谷每公斤補貼0.2元,優質稻補貼按照每公斤補貼0.38元。同時,逐步調整直補訂單糧食收購品種結構,增加優質稻收購計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制。要求各市、縣提高對稻谷目標價格補貼的重要性認識,落實市縣的主體責任,健全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形成推動工作的合力。
(二)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環境。加強對稻谷目標價格補貼資金發放工作的分類指導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完善政策。要求各地加強政策宣傳工作,做好政策引導,提高各補貼對象的知曉度、滿意度和政策的導向性。
(三)加強資金管理,推進工作落實。嚴格執行補貼資金專戶管理制度,確保補貼資金封閉運行,實行補貼兌付“一卡(折)通”。要求各地堅持并完善此前涉農補貼行之有效的補貼公示、補貼信息檔案管理等制度,確保補貼政策公開透明、補貼對象信息動態更新、補貼信息完整真實。對弄虛作假、擠占、截留、挪用和套取補貼資金等違規行為,依法依規給予嚴肅處理。建立個人誠信記錄,對騙取、挪用和套取補貼資金等行為記入個人失信記錄,并采取懲戒措施,3年內(含3年)不再享受農業相關補貼政策。
(四)做好績效評價,確保取得實效。為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對稻谷補貼實行預算績效管理。自治區對各市績效目標進行分解,要求各市確保年度績效目標如期實現,并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今后財政預算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