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改革仍是農墾事業發展的關鍵詞。
2015年11月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中要求,用3年左右時間,將國有農場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納入地方政府統一管理,基本完成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任務。
今年正是“兩個3年”任務的收官之年。三年來,無論是辦社會職能改革還是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歷史問題與現實困境交織,內部掣肘與外部矛盾疊加,改革前行的每一步都不似“輕輕松松、敲鑼打鼓”般容易實現。可喜的是,新時代里農墾精神仍然煥發著勃勃生機,農墾人懷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涉險灘、闖難關,將改革扎扎實實地推向縱深。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啟動,農墾事業發展也進入新階段,迎來新機遇。“兩個3年”任務的完成,意味著農墾系統將逐步告別“四不像”,輕裝上陣,真正開啟向現代化農業企業轉型的征程。過去已去,未來正來。期待農墾系統在新的一年,繼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發展,緊緊圍繞農業現代化發展這條主線奮力拼搏,擔負起國家隊、示范區、排頭兵和穩定器的職責使命,發揮更切合時代需要的農墾作用、農墾精神。
2018年,是農墾改革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之年。各級農墾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墾改革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推動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農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新突破,經濟穩步增長,農墾改革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和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任務基本完成。全國35個墾區中,21個墾區已全面完成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全國農墾國有農場中已完成辦社會職能改革任務的超過80%。公檢法、基礎教育機構、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機構等三項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率、發證率基本達到預期目標。
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進一步深化。16個整建制轉為省級農墾集團的墾區加大直屬企業和資源資產整合重組力度,共組建二級公司700余家,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更加完善。全國農墾有450多家國有農場基本完成公司化改造。國有農場歸屬市縣管理的墾區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努力整合區域內各類國有資源資產,壯大國有農業經濟實力,共組建區域集團公司55家、專業化農業產業公司202家,比上年末分別增加23家、95家。
農墾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農墾以職工家庭經營為基礎、大農場統籌小農場的農業雙層經營體制進一步完善,國有農場統一經營管理和服務職能更加強化。全國農墾創建各類現代農業示范區600多個、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000多個。各墾區土地資產化資本化積極推進,680多萬畝土地經評估作價后注入農墾企業,新增國有資本金580多億元;140萬畝土地進行了抵押擔保,抵押金額達36億元。
農墾經濟保持穩步增長態勢。預計2018年農墾生產總值8181.68億元,較上年增加268.06億元,增長3.39%。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穩步增長,預計2018年糧食、棉花、糖料、天然橡膠產量分別達到3639.47萬噸、219.16萬噸、779.61萬噸、35.33萬噸,分別較上年增加123.98萬噸、46.38萬噸、20.21萬噸、6.23萬噸,分別增長3.53%、26.84%、2.66%、21.41%。
展望新的一年,農墾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踏上了新征程。我們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堅定不移深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推動國有農場實現全面振興,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