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寒意襲來,而在山東淄博臨淄區齊都鎮小徐村,旭豐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玻璃溫室大棚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菜農們穿梭在大棚里,采摘成熟的黃瓜。“我們這個是智慧大棚,除采摘環節外,從種植到管理基本不用人,全部實現智能化、標準化。”菜農朱崇華一邊采摘一邊介紹。
走進這個占地近5畝的智慧大棚,綠油油的黃瓜戴著鮮嫩的黃花掛滿了支架。“這些黃瓜全部采用無土栽培技術,棚內澆水用的滴灌系統通過電腦*控制,完全按照蔬菜生長期的需水量供應,大棚里還有溫度自動感知系統,會根據需要自動啟動風機、空調,讓蔬菜在*舒適的狀態中生長。”旭豐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巖說。
這樣的高標準智慧大棚,僅在小徐村就已建成了2個,而這得益于臨淄區推進的“智慧農業”工程。臨淄區是全國大宗蔬菜生產基地,2017年被國家確定為農技推廣信息化試點縣,以此為契機,臨淄強力推進“智慧農業”工程建設,借助互聯網、物聯網,把新技術、新標準應用到傳統農業中。
“以前種菜跟著經驗走,現在是跟著‘農保姆’學。”皇城鎮石槽村村民陳春蘭是個種了近20年菜的“老把式”,前幾年發現自家大棚的產量在降低,病蟲害在增多,便試著用上了智慧農業標準化種植,“沒想到既省心又省力,啥時候需要澆水施肥了手機上都有提示,遇到病蟲害拿出手機拍個照就有人教你怎么解決,這兩年產量比以前提高了30%。”
“智慧農業”為臨淄農村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目前,該區已初步構建了以智慧農業服務中心為服務支撐,以智慧農業院士工作站為技術支撐,以智慧農業園區為產業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在臨淄區委書記宋振波看來:“智慧農業提升了農業信息化水平,推動了農業轉型升級,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臨淄篇章注入了力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