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期間,正在賣糧的龍潭區江密峰鎮蛤蟆河村農民趙來權格外高興——他家玉米賣上了好價錢。2018年春播后一個多月無雨,夏季又連續干旱,在這種天災面前,別人家的玉米減產或絕收,他家的卻喜獲豐收;別人每公斤*多賣1.46元,他的卻能賣到1.5元。
這要歸功于他使用的一種農業科技新產品。
這東西品名叫“旱科威”,原名“抗旱寶”。趙來權當時不知道旱科威效果如何,他相信的是人稱“抗旱使者”的呂穎杰。
呂穎杰在江密峰鎮頗有名氣。10多年前,他是該鎮雙椏山村的黨支部書記,曾在短短的3年間就讓那個貧困村變成了富裕村。不當村黨支部書記后,人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問題,仍舊都愿意向他請教,他也總是積極幫大家尋找解決辦法。“干旱是農業生產中的大麻煩,造成的損失占農業全部災害損失的60%。解決抗旱問題,能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呂穎杰說。因此,10多年來,他特別關注抗旱這一課題。
抗旱產品有很多,呂穎杰不敢輕易使用,因為他發現有的產品沒有作用,有的甚至會造成減產,這對農民的傷害是巨大的。直到他接觸到旱科威,了解到它不僅能抗旱,還能增加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呂穎杰對此非常感興趣,密切關注旱科威的應用、改進和發展。眼見著它不斷改進升級、在各地的應用效果良好,他認定這種黑色的小顆粒確實能將一些設施供水、外來水快速吸收并保存在土壤中,在此后作物需要水分時緩慢地給予供應,就像一座地下小水庫。
認定了這種抗旱辦法是可靠的,呂穎杰才信心滿滿地跟大家分享。2018年,在蛤蟆河村應用旱科威的,除了趙來權,還有當村監委主任的劉凱峰。他有1畝漏水的稻田地,以往兩三天就得去地里灌*水。因為存不住水,這1畝地一年只能收7袋水稻。去年,他在這1畝地用了3公斤旱科威,竟然產出成熟度更好的14袋水稻,產量翻了一番!讓他更加得意的是,在這大旱缺水之年,他卻不用三天兩頭地去灌水,省了很多管理成本。
僅這1畝地水稻,劉凱峰投資150元購買旱科威,增產350公斤水稻,增收900多元,凈賺750多元。趙來權的收益更多些。他使用旱科威的兩公頃玉米增產2500公斤,增收3750元,除去購買旱科威1500元,凈賺2250元。
抗旱、增產、提質效果明顯,讓呂穎杰備感欣慰。同時,喜訊不斷傳來,旱科威榮獲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初創組二等獎,榮獲全省農村農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初創組一等獎。用了旱科威的許多農戶都夸他:“老呂真有眼光,他不但是我們的‘抗旱使者’,還是我們的財神爺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