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舌尖上的千億產業鏈——福建省推進海洋與漁業經濟轉型升級紀實
福建是水產品生產、消費和出口大省。預計2018年福建省漁業經濟總產值達3000億元,水產品總產量778萬噸,漁民人均純收入21417元。一系列海洋漁業重點項目的實施,不僅為打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現代漁業奠定了基礎,也為保障水產品供給、促進漁民增收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構建現代漁業千億產業鏈
“海,閩人之田也”。近年來,福建省大力發展“品牌漁業、生態漁業、智慧漁業”,建設水產千億產業鏈,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可喜成效。
據悉,2018年,福建大黃魚、石斑魚等十大特色品種產量349萬噸,全產業鏈產值將超950億元,并首批創建了蕉城大黃魚、霞浦海帶、福鼎桐江鱸魚等8個省級水產品特色優勢區,圍繞海帶、對蝦、東方鲀3個種業重點發展的種、養產業上規模、增效益,形成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力爭2019年實現十大品種產量占水產養殖總產量65%以上,十條特色品種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千億。”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水產與質量監督處有關負責人說,未來將整合省級以上各項專項資金,優先支持十大超千億產業鏈所涉及的項目建設,培育一批在育苗、養殖、加工、流通和休閑等產業鏈完整的漁業綜合體和典型企業。另外,持續實施第3輪水產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加快海帶、對蝦、河魨3大品種的遺傳育種中心、種質資源庫、原良種場和種苗場建設,支持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現代化的水產苗種基地,培育一批種業龍頭企業和知名苗種品牌,爭取今年主要養殖品種良種覆蓋率超70%。
深水網箱 “網”來豐收漁獲
福建是海水養殖大省,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二位。為推進海水養殖經濟高素質、生態環境高顏值發展,2018年,福建積極推廣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成效初步顯現。
“振鮑1號”,是福建在國內首創的機械模式養殖平臺,預計年產鮑約12萬噸,可防16級臺風,養殖空間可擴展到20米以上等深線海域。
水產與質量監督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大力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改造提升傳統水產養殖設施,大力發展工廠化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等集約高效養殖方式,探索發展深遠海養殖。同時進一步培育閩南、閩中、閩東三大水產加工產業集聚區,扶持新建10條以上水產品精深加工生產線。
依托優勢 創建特色水產品牌
如今,建設地方特色水產品區域品牌,走精品化的漁業發展道路,已成為福建各地建設現代漁業、促進漁民增收的選擇。目前,福建省水產行業共創建各類品牌456個,其中*商標31個、國家注冊地理標志商標50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6個、省*產品124個、省*商標245個。2018年,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 · 亞太水產養殖展上,6萬平方米的展區吸引了34個國家和地區的542家企業和協會,展會參觀人數達30.4萬人次,現場貿易配對額3.95億元。
今年,福建將繼續加強產業鏈區域公共品牌培育,積極參與*漁業公共品牌評選,鼓勵支持各地開展特色區域漁業品牌評選活動,以促進漁業生產再上新臺階。
加強監管 確保“舌尖安全”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關心的民生焦點之一,而水產品作為福建人餐桌上的*愛,其安全與否關系到千家萬戶。福建高度重視餐桌食品安全,2018年,福建對大黃魚、鱸魚等主要養殖品種開展了840批次的抽檢;成立“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隊”,累計開展執法檢查行動1402次,共查處水產品質量案件16起;開發出水產品質量安全“一品一碼”全程追溯系統,共5000余家企業納入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水產品質量安全主題日”等活動,提高水產養殖戶的法律意識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意識。據統計,2018年,福建水產品質量安全持續向好,省部級水產品產地抽檢合格率達99.8%,全省未發生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據悉,2019年,福建將開展水產養殖*用藥、規范用藥、減量用藥技術推廣,并全面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一品一碼”全程追溯,將在工商登記注冊的5800多家食用水產品生產企業、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錄入系統。力爭2019年水產品產地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深耕海洋牧場 助推生態漁業
海洋環境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基礎。2018年,福建加大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力度,持續開展增殖放流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并建立11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同時做好海洋環境監測、內陸重點漁業水域資源環境監測工作,積極應對赤潮災害及漁業污染事故。
通過科學投放人工魚礁、種植藻類、增殖水生生物等,福建積極發展海洋牧場,有效改善海域生態環境,養護漁業資源,提高海洋生物多樣性,拓展漁業功能。莆田南日島*海洋牧場建設、福清東瀚海域海洋牧場人工魚礁建設穩步推進,未來福建還將持續開展海洋牧場基礎資料調查工作。
水產與質量監督處有關負責人表示,盡管2018年福建現代漁業發展取得良好成效,但仍面臨著規模企業和龍頭企業數量偏少、漁業產業化水平不高、水產精深加工產品少、陸源污染排放壓力加大、漁業產業的整體生產效率不高、公共基礎設施水平不高和產業融合發展不充分等問題,今后有關部門將立足比較優勢,推動福建漁業經濟高質量、漁業面貌高顏值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