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如何,京郊村民還有哪些期盼?日前,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專項調查結果顯示,產業融合發展下,九成村民對產業發展滿意,被訪村民對鄉風文明的滿意度高達97.4%,超九成對當前生活水平滿意。
近九成村設置公共廁所
為全面了解北京市推動鄉村振興的相關情況,傾聽農村居民對當前鄉村發展的評價及訴求,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近期在全市涉農區范圍內開展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專項調查。調查以全市13個涉農區為總體,采用多階段抽樣、隨機攔訪方式,對118個村及1180個村民進行了問卷調查。
立足鄉村資源,產業融合發展激發鄉村活力。從調查村情況看,57.6%的村有企業,企業以非農為主;45.8%的村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5.8%的村發展了現代休閑農業和新興產業。從調查村民看,被訪村民對村內產業布局合理、產業發展有活力、帶動村民就業增收三方面的滿意度分別高達93.8%、90.3%和89%。
新農村建設以來,北京市陸續實施了五項基礎設施、“三起來”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六網”改造提升等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已趨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形成。
調查顯示,90.7%的村村莊道路整潔完好并能定期維護;89%的村有公共廁所、64.4%的村進行了農村廁所改造;84.7%的村對生活垃圾全部集中處理;超七成村進行了取暖方式改造及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能源的推廣應用。
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及提升改造、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村民對村內生態宜居的滿意度高。調查顯示,被訪村民對村內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生活便利的滿意度分別達到94.3%、89.2%和92.7%。
村民對鄉風文明滿意度*
調查顯示,96.6%的村制定了符合本村實際的村規民約,89.8%的村對村規民約進行了完善和宣傳;所有村均有文化室、圖書站,78%的村經常利用文化墻、宣傳欄等文化設施加強宣傳教育。
此外,超九成村有體育健身場所,68.6%的村經常舉辦各種文化體育活動。五成以上的村開展了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打擊非法宗教、宣傳*典型事跡以及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等活動。調查顯示,被訪村民對鄉風文明的滿意度高達97.4%。
從生活保障看,據調查,所有村均已通寬帶互聯網,平均每村有1.9個50平方米以上綜合商店,56.8%的調查村村民可獲得村集體收益。被訪村民中94.7%對目前生活水平滿意,主要表現在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待遇提高、交通出行更方便、看病方便、工資上漲、土地流轉增加收入等方面。
京郊村民有“五盼”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京郊村民有“五盼”。一盼產業發展促增收,二盼生態宜居繼續全面推進,三盼鄉風文明建設形式多樣,四盼鄉村治理能力提升,五盼養老就業醫療保障水平提高。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從調查情況看,被訪村民期望以不同形式促進村內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就業增收。”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60.5%的被訪村民希望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讓村民共享經濟增長的成果;55.6%的被訪村民希望村內產業發展能給村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打造鄉村新風貌,讓鄉村生活更有品質是廣大村民的美好向往。調查顯示,超過30%的被訪村民希望及時整修道路和路燈、改進排水系統和改善飲用水質量。
鄉村治理能力的提高,是提升村民安全感和歸屬感的有力保障。調查顯示,37.1%的被訪村民希望增加公共場所監控,24.7%的被訪村民希望加強治安管理、增加村內巡邏員,28.9%的被訪村民希望增強村民在公共事項決策中的參與度,31.4%希望加大村內事項公開力度。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