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雨過后,湖南瀏陽市永安鎮蘆塘村盤古合作社田園綜合體“童話灣里”功能區,空氣濕潤、鮮花盛開。盤古合作社農業經理人于建起正在和農民們一起查看菜苗長勢、討論田園綜合體建設方案。
就在幾年前,于建起還是一個戴著安全帽,穿梭在長沙各建筑中的項目經理。如今,他卻成為一個常年走在田埂上的農業經理人?!?/p>
盤古合作社農業經理人于建起正在為蔬菜搭架子。宋利攝/光明圖片
在外求學就業的經歷,讓于建起對農業農村的發展有了更開闊的視野。2018年是農業農村部提出的農業質量年,于建起也把合作社經營的重點轉到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來。
“消費者消費升級了,生產者就要自覺轉型。”于建起建議,調整合作社的生產結構,努力實現優產優銷,將水稻產量高、價格低的劣勢轉化為產量穩定、品質好、銷價高的優勢。從選種育種播種開始,盤古合作社推行全程綠色生產。
在于建起的引領下,盤古合作社流轉農田1200余畝,還組織成立了灣里屋場旅游公司,年接待游客量超過10萬人次。如今,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達200余戶,入社社員每戶年均增收近萬元。
在于建起看來,讓村民富起來的同時,農村的生態環境也要恢復,農耕文化更要傳承起來。
“留得葫蘆子,不怕無水瓢;一根絲瓜種,種出一畝瓜。”于建起記得,小時候,家里種的絲瓜顏色變為黃白色后,父親就帶著他將種子從瓜瓤里取出來,留待來年栽種?,F在老種子卻成為記憶被封存,很多蔬菜也難覓兒時味道。
為搜集老種子,2015年8月,于建起遠赴貴州省荔波縣,在30多個村莊間奔波,收集到高山西紅柿、茄子、辣椒等蔬菜老種子。
讓于建起心心念念的還有老稻種。近兩年,每年谷雨下谷種前,于建起都要去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湖南省新化縣紫鵲界梯田,搜集農民種了半個世紀的老稻種。
“讓老種子走進‘種子園’,走進田園綜合體,讓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健康”是于建起的目標。如今,他已搜集到400多個農作物的老種子,在他經營的田園綜合體里,1000多畝的老種子蔬菜基地綠意盎然。
通過傳承中華傳統農耕文化,推廣綠色種植模式,于建起的田園綜合體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清,野生小魚、甲魚、泥蛙越來越多,連消失多年的老鷹也經常在空中盤旋,曾經消失不見的螢火蟲再次回到人們身旁。
永安鎮黨委書記陳訓武介紹,未來“童話灣里”田園綜合體將重點打造中華老種子博覽園、美栗谷、往日時光風情民宿3大版塊,發展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
“希望能為傳承農耕文明出一份力,搭建起與自然溝通的一座橋。”在于建起的腦海中,夕陽西下、裊裊炊煙、滿天星斗的鄉村美景,就在不遠的將來。
【專家點評】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龍文軍:
農業經理人可能來自農村,也可能來自城市。他們有來自當地的村干部、合作社負責人、返鄉農民工,也有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有經營能力的經營者。農業經理人與以往的農民經紀人完全不同,他們接受了現代農業知識教育,有能力分析農產品供求信息,能夠精心編制生產、經營方案和作業計劃,更能具體安排生產或服務項目。農業經理人的出現將加速城鄉要素的流動,尤其是城市優質人力資源可能會以農業經理人的身份出現在農村,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要加強農業職業經理人的培養,著力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為鄉村振興奠定人才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