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烤煙種植收入1.6萬元,水稻種植收入9600元,一樣的耕地面積,實施煙稻輪作比以前多了近三分之二的收入。”近日,廣西百色靖西市地州鎮古文古村古文屯脫貧戶黃懷忠高興地說。近年來,靖西市積極探索扶貧產業發展新模式,在“三種一養”主打產業發展模式上作文章,力促農民增收。
據了解,該市對于烤煙種植產業,在15個鄉鎮重點煙區大力推廣煙稻輪作模式,高效利用土地資源,達到烤煙增效、水稻增產的“雙增”效果。對桑蠶產業,在12個鄉鎮石漠化山區統一規劃建設35個桑蠶產業園,大力推廣桑蠶種養分離模式,延伸產業鏈,充分開發桑芽茶、利用蠶糞加工新型奶牛飼料等附加產品。對水果產業,重點建設高山地區50個優質柑橘產業園,全面推廣“水肥一體”模式,提高水肥利用率,大大降低人工、肥料成本,算好農戶種植成本一增一減“數學題”。對生豬養殖產業,采取“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模式,結合防疫非洲豬瘟,建設集約、智能生態養殖小區,推創種養結合消納養殖糞污,推動生豬養殖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截至今年4月,全市新種植烤煙7萬畝,新種植桑園2.89萬畝,總面積達17.5萬畝;新種水果0.87萬畝,總面積達17.3萬畝。該市特色產業的健康發展,給貧困戶帶來了穩定的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