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是人類生活的必需空間,看似是小事,實際上連著大民生,關系大文明。近年來,浙江省淳安縣積極推動“廁所革命”由縣城向全域、由景區向農村拓展延伸。2018年,共完成省標準要求農村公廁改造項目896座,完成市標準要求農村公廁項目118座。
統籌安排,強化資金保障。在農村公共廁所綜合整治中,基于集體經濟薄弱村較多的現實,縣委、縣政府采用“專項資金+項目統籌”方式確保工作有序推進??h財政安排800萬元專項資金推動全縣292座公廁的改造,并對公廁運維實行以獎代補予以資金保障;在美麗鄉村建設涉及的村莊,優先安排農村公廁綜合整治項目;注重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百源經濟發展、景區村莊創建等工作相結合,實現資金資源統籌。同時,把“廁所革命”項目列入政府年度投資計劃,僅2018年全縣投資超過2000萬元,有力探索了公廁改造資金保障機制。
健全機制,確保責任落實。一是配備人員,確保有人理事。建立了公共廁所“所長制”,實行“一所一長、屬地管理、包干問責”,每一座廁所都有所長和保潔員,確保每一座廁所都達到有水、有紙、有隔板、有人管,無味、無垢、無損、無積水的“四有四無”標準。二是強化督查,確保監督有效。將“廁所革命”工作作為清潔鄉村工程必檢必查內容,納入各鄉鎮各部門綜合考評,由“五水共治”指揮部牽頭,會同旅委、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按照環境衛生、功能形象、群眾滿意度、保有使用率等維度標準,每月進行檢查通報,2018年共檢查2360村次。三是注重保潔,確保干凈衛生。對功能能夠滿足要求、人流量不大、暫缺資金改造的,無論體量大小,均要求落實保潔制度,并結合清潔鄉村檢查督促落實,有效探索了公廁清潔衛生長效管理機制。
優化配置,傳播文明新風。按照整潔、干燥、無味、美觀的要求,對廁所功能配置進行管理規范,對衛生間、盥洗區進行明確規定,建設凸顯顏值更重內涵的風格。一是在建筑景觀上,推行使用本地建材和綠植,講究美觀實用,杜絕奢華浪費,注重特色文化、特色產業等元素的融入,既體現鄉土氣息,又實現花少錢辦好事。如“毛竹之鄉”大墅鎮公廁打造成“毛竹屋”;“中草藥之鄉”臨岐鎮公廁墻面多了覆盆子、黃精、重樓等“淳六味”中藥材的噴繪,展示“淳六味”中藥材文化。二是在污水處理上,根據區位不同,分別采取截污納管、人工濕地、異地回收三種方式。對于污水管網配置齊全的集鎮、村莊,采用納管方式處理;對于不具備納管條件的山地,采用“人工濕地”方式處理,通過厭氧池、濕地處理池、沉砂池層層過濾凈化,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后,用于綠化、農田、山林灌溉;位于千島湖湖區和沿湖敏感地帶的公廁,既不能納管集中處理、循環利用又存在潛在風險的,采用異地回收方式,通過污水船(車)收集后,由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有效保護千島湖水功能區和淳安縣生態功能區。三是在公共服務上,公廁24小時免費對外開放,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廁所對社會全面實施免費開放,鼓勵企業免費開放廁所。并在主流導航軟件中標注淳安所有公廁定位信息,無線網絡覆蓋,配備手機充電設備。要求有條件的AAA級廁所在配置上增設休息空間,具備休息、物品寄存、育嬰、充電等功能,盡力使公共服務精細化。四是在日常管理上,奉行“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實施制度上墻管理,將績效與管理人員的年終考核相捆綁。同時開展“*美公廁”評選,倡導文明如廁,以達到弘揚文明的目的。
下一步,淳安縣將繼續把“廁所革命”作為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增進鄉村旅游品味的重點工作來抓,真正讓鄉村公廁與千島湖的美景相媲美,與廣大群眾的需求相匹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