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區在深入推進農村農業供給結構性改革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探索出了一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之路。
5月中旬,記者行走在西咸新區的村野鄉間,處處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現代農業風生水起,環境改善、古村新生,職業農民不斷涌現,鄉間崛起了“田園綜合體”,寬闊整潔的村道,星羅棋布的花壇,像是一幅精致的畫作。
民宿發展 帶火特色經濟
走進空港新城北杜街道大石頭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村口的漢唐風格石質牌樓。再往里走,青磚、青瓦、綠樹成排,貫通全村的水泥道路平坦寬闊,極具關中特色的民居古樸大方、寬敞明亮。
村民郭社會說:“2012年我把家里7間房屋改造成客房,開起了大石頭村*家農家樂,很短的時間里便成為全村有名的‘萬元戶’,村民看到了收益,紛紛仿效,現在全村建起了上百家農家樂。”
“2017年大石頭村開始發展特色民宿,空港新城對大石頭村道路拓寬亮化硬化、通村公路四通八達,共享洗衣房、洗澡間、污水處理站,停車場、分類垃圾箱等硬件設施應有盡有。”村主任郭輝告訴記者。
記者剛走進“老屋十八號生活客棧”,便被古樸雅致,自然嫻靜的茶具桌椅根雕吸引。
郭社會風趣地說:“這就是我家客棧,這都是些爛木頭,從農家樂發展到民宿,我想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創意,剛開始我把木料從外地買回來時,村民都不理解。后來,經過設計裝修,獨特的根雕民宿客棧開業了。客人來到我這里既能聽到有關陜西歷史文化的名人趣事,又能品嘗到特色小吃,住宿環境優雅安靜。”
“隨著民宿的發展,特色民宿越來越多,一戶一設計、一戶一美景,有根雕民宿、剪紙民宿、文化民宿等。為了發展民宿,我們打造環村花海、健身廣場、農家書屋,實現了電網升級改造、天然氣到戶、4G網絡覆蓋等。目前村內民宿經營戶年均收入25萬元,全村年均純收入超過1600萬元,人均年收入突破3萬元。”村黨支部書記雷公社說。
古道煥新 催生產業興旺
燒水、燙杯、泡茶、續水……每一道程序都極為講究,劉戰是雙趙村毗一組村民,他一邊給客人沏茶,一邊介紹茯茶的功效與作用。
涇河新城雙趙村以“茯茶小鎮”為依托,打造茶文化產業園,在保留原村莊和農民宅基地的基礎上,雙趙村進行整體提升改造,先后通過修建兩條商業街,建設溫泉酒店、茶馬驛站等設施,構筑了茯茶創意區、絲路風情區、民俗美食區、時尚休閑區、茯茶體驗區五大板塊,把景區與雙趙村連為一體,實現了以茶文化帶動村民發展產業的新融合。
劉戰告訴記者:“隨著茯茶小鎮的發展,前來品茶、買茶的游客越來越多,看到這一商機,2016年我在家開起了茶館,做起了茯茶生意。后來又在后院蓋起了兩層樓房,設置了展茶廳、品茶亭、文化交流廳,每日游客絡繹不絕,每年收入30多萬元。”
“雙趙村有7個組,共有520戶,以前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2014年人均純收入9000余元。自從茯茶鎮文化產業集團從2014年來雙趙村后,村民依托茯茶鎮旅游產業,人均收入逐年增加。隨著茯茶小鎮被千家萬戶所熟知,游客對品牌的認知度大大提升,村內好多家做起了茯茶銷售生意,推動了產業發展,帶動了群眾致富增收。”雙趙村村主任路戰說。
盤活資產 增強發展動力
制定方案,做好清產核資,摸清家底,成立股份合作社,做好股民登記,發放股權證……通過順利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涇河新城涇干鎮新強村積極推進集體產權改革,盤活了村里的資源資產。2018年底,村民人均收入達1.5萬元。
涇干街道辦副主任陳濤告訴記者:“2017年新強村被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確認為農村產權改革試點村,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新強村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盤活閑置資產,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增加了村民收入。”
新強村村黨支部書記張亞軍介紹:“我們村有6個小組,636戶村民,共有2647人,2018年6月份我們召開了*屆股東代表大會,選舉了董事會、監事會,并選舉產生了董事長、監事會主席,設立了產權交易站,配備了站長和工作人員。初步搭建了集體經濟組織架構,合作社已于2018年7月6日掛牌。”
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新強村將200畝集體土地進行流轉,一部分進行適度規模經營,充分利用村上的閑置資產,資源整合、向外出租,解決了村級無產業、群眾致富無門路的問題,實現資源有效利用、資產盤活增值,增加了群眾的收入。
“我們下一步將以村組土地為資本,吸納外來投資,在本村沿公路地帶,建立一個集物流快遞、農副產品、花鳥蟲魚為主導的綜合市場,開辟產權制度改革的新局面。”村主任王新文說。
三產融合 促進村民增收
秦漢新城陜西張裕瑞那城堡酒莊以優質葡萄種植示范、*葡萄酒生產、葡萄酒文化展示及旅游休閑度假“四位一體”的經營模式,實現了生產、加工和銷售的結合,產前、產中和產后的結合,生產、生活和生態的結合,將文化旅游與生態農業發展相結合,不僅有效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帶動了旅游產業,提升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進了區域生態農業的發展,促進了村民就業增收。
今年58歲的李芳茹是秦漢新城坡劉村二組村民,她在葡萄種植示范園一邊給葡萄樹掐龍須,一邊興奮地說:“我在葡萄示范園上班已經9年了,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3000多元工資。在這上班離家近。每年葡萄在收獲旺季時,酒莊周圍5個村的村民都來幫忙,帶動了村民就業,村子周圍的三產也活躍起來,現在我和孩子他爸一起在酒莊上班,兩個人每月收入7000多元。”
張裕瑞那城堡酒莊負責人告訴記者:“酒莊占地約1100畝,其中葡萄園面積800余畝,酒莊分為釀酒葡萄種植示范園、鮮食葡萄觀光采摘園、葡萄酒生產區、園林綠化景觀、地下酒窖、旅游接待區、商務會議區、餐飲接待區等,實現現代農業的轉型。每年8月到10月,酒莊的40多種鮮食葡萄相繼成熟,每年都會吸引近30萬名游客前來觀光品鑒,同時為當地300余名農民提供了勞動崗位。”
西咸新區正在以新的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的發展要求,打破城市和農村的界限,開啟農業農村大發展新的境界,用城市的理念進行制度設計和頂層規劃設計,在都市中做農業,城田相融,交融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