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廣西百色樂業縣甘田鎮板洪村牙意獼猴桃脫貧奔康產業園,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整齊劃一的獼猴桃架一字排開,一株株、一行行,蔚為壯觀。果園里,鄉親們正忙著除草、松土、修剪枝葉,忙得不亦樂乎。
“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掙錢。”貧困群眾黃景偉說道,他家是板洪村的貧困戶,以前家里沒有經濟來源,難以供養小孩讀書。如今他每天在家門口的獼猴桃脫貧奔康產業園里務工,不僅有了收入,而且能照顧整個家庭,“比在外面打工強得多。”他說。
據悉,2018年以來,甘田鎮按照全縣扶貧產業布局,依托深圳鹽田區和中廣核集團的幫扶,在板洪村牙意、朱家坪、竹山、班家寨、良子上等屯連片新種獼猴桃6000多畝。在原有牙意獼猴桃產業基地的基礎上,初步建成萬畝獼猴桃脫貧奔康產業園。目前,園區內獼猴桃成活率達95%以上。
“多虧了黨和政府啊,分了5畝芒果園給我,政府還把栽培、種植的技術傳授給我,使我的芒果長勢良好。有了這片芒果地,我相信我家的日子會*比*好的。”在雅長鄉芒果扶貧種植基地,雅庭村的貧困群眾王建高一邊勞作一邊熱情地向筆者講述芒果變成“甜果”的故事。
目前,雅長鄉已種植上千畝的芒果。該鄉以“帶富能人+農戶”“村集體+企業+農戶”“土地流轉+易地扶貧搬遷戶”“公司+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通過企業、合作社、帶富能人等把種植規模小的果農及種果專業戶組織起來統一生產經營,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模式,推進全鄉芒果由傳統生產方式向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模式轉變,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樂業縣緊緊圍繞中央、自治區、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將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積極探索實施脫貧奔康產業園建設。目前,該縣脫貧奔康產業園已完成土地流轉3.5萬畝,種植獼猴桃1.5萬畝、芒果1萬畝、油茶1萬畝,全縣88個村(社區)每個村(社區)可獲得產業園15~50畝的股份收益,貧困戶人均可獲得0.5畝獼猴桃或1畝芒果或1畝油茶的股份收益,收益占比至少為50%,*可達94.2%,實現了貧困村村村有產業基地、貧困戶戶戶有產業支撐的目標。
在推進扶貧產業全覆蓋的同時,該縣同步實施“萬畝獼猴桃農業體驗園”“樂業電子商務中心”等項目,加快了集“規模種養、精深加工、商貿流通、科研示訓”于一體,融“低碳示范、農事體驗、休閑觀光”于一身的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步伐。
此外,該縣還盤活土地資源,因村制宜,*施策,深度挖掘資源區位優勢,通過“一村一鋪面”“一村一基地”“一村一公司”“一村一產業園”方式,整合投入1925萬元,實現該縣88個村級集體經濟“破零”。
截至目前,該縣8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總收入達426.13萬元,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3萬元以上,其中有28個村集體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預計到2019年底,8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可達5萬元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