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是實現*開發、科學開發的基礎,更是建設優良農田的前提。
項目前期工作面對千家萬戶,訴求千差萬別,工作面寬、瑣碎、難度大,加之時間緊、標準要求高,首先要強化組織保障,優選設計隊伍。充分調動地方管理部門、項目主管部門、鎮村干部、農民等各方力量。同時,嚴格按程序擇優選擇有資質、經驗豐富、工作負責的項目可研和設計單位,認真勘測地形地貌,科學規劃設計,*預算資金,合理布設工程。
其次,應推行競爭立項,科學選定地址。立項選項不當,易造成項目建設先天不足,直接影響項目效益的發揮。為解決和避免上述問題,應通過“四步走”方式保證立項科學合理,一是采取競爭立項;二是深入有意向的鎮村實地考察,擬定申報區域;三是深入擬定項目區,研判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終確定申報區域;四是通過部門參與、專家論證、實地勘測等多渠道對項目的可行性、擬建設內容的合理性進行篩選,編制符合申報要求的項目初設方案。
此外,還要明確開發思路。必須在前期工作中,明確五個理念。一是堅持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規劃設計要高起點,努力使項目區成為現代農業先行區和示范區。二是堅持因地制宜科學開發的理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內容確定要根據當地耕地、資源、水利設施、道路、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狀況,找準影響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按照“缺啥補啥”原則,針對性地確定開發治理措施。三是堅持*開發的理念。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按項目區功能確定科學的開發模式,按耕地的功能確定項目建設內容。各建設項目功能明確,作用和生產實際相匹配,投資預算符合行業規范,取費標準和市場行情一致,杜絕形象工程和“大馬拉小車”的現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四是堅持創新開發的理念。項目建設中堅持對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辦法的不斷學習和創新應用。五是堅持農民是開發建設主體的理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政府組織實施,民用民管的基礎性、公益性項目。可以聘請農民做義務質量監督員,全程對項目建設進行監督,讓群眾充分參與。
*后,要突出開發重點。因地制宜選擇開發模式,科學確定治理措施,是項目前期工作的核心。項目規劃要打破村組界限,對項目區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形成以機耕路為骨架,以田間渠道為網絡,“路相通、渠相連,各村之間互循環”的格局。平壩區域圍繞糧油產業、訂單農業、高效特色產業基地,按照方田化,渠、路、樹網絡化,農業機械化,生產科技化的要求,打造糧油核心產區。配套工程設施,做到渠相連、路成網、樹成行,旱能灌、澇能排、土壤肥沃。丘陵山區圍繞柑橘產業、休閑農業、特色農業基地,以水利設施和道路建設為重點,按照溝道地方田化、坡地梯田化、農民增收產業化的要求,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搞開發,并按耕地的作用確定項目建設內容。水稻產區以灌排結合的襯砌渠為主;旱作區以管道輸入水為主,配套滴灌、噴灌、澆灌等節水措施。
而在項目設計方案的編制上,要堅持實地踏勘、尊重民意、*測量和科學規劃。項目概(預)算是設計的核心,依據要充分,投資估算要依據行業定額標準,結合市場行情科學估算,計算內容要全面,計算要一絲不茍,不能漏算。依據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編寫大綱據實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堅持按照上級部門印發的編制提綱進行編制,做到定點、定位、定量到村,圖表一致、圖文一致,工期安排合理,措施切實可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