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現場會在中新鎮濠逕村召開。增城區長趙國生,增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黃賢青,增城區政協主席何鎏輝,增城區領導丘岳峰、陳小華、徐明曦、列榮輝、江慧雄、譚小棠等參加會議,通過實地考察濠逕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有關情況,對濠逕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突出成效表示了充分肯定。
近年來,濠逕村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全面深入整治村容村貌。截至2019年5月31日,濠逕村共出動6600左右人次,清除衛生死角2500多處,清運垃圾、池塘漂浮物及拆除危舊房后垃圾約2300噸,拆除危房110間,面積約5500平方米,清理村、社道及房前屋后雜物、桔枝、建筑材料等一批,基本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2018年以全市綜合評分*名的成績獲得廣州市美麗鄉村稱號。如今走進中新鎮濠逕村,綠樹把錯落分布的池塘“染”綠了,天光云影倒映在池塘里,一幅幅美麗鄉村墻繪美如畫卷,休閑聊天的老人十分愜意,天真爛漫的孩童在廣場歡暢嬉戲。
濠逕村是中新鎮鄉村面貌日益變美的一個縮影。推門見綠,看得見水,聽得見鳥鳴,聞得見花香的詩畫田園生活,正在中新鎮徐徐展開。
七個“堅持”,實現“三個全覆蓋”。
根據省、市、區關于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要求,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中新鎮繼續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臟亂差做起,到改水改廁、村道硬化、污水治理等提升農村生產生活的便利性,到綠化亮化、村莊綜合治理提升農村形象,到產業培育、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美麗鄉村創建提升農村生活品質,把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抓手。
自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以來,中新鎮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高位推動,黨政“一把手”親自抓,鎮、村、社三級組織一起抓,制定下發了《中新鎮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每種做法都可復制、可持續;堅持聚焦民生福祉,從村莊清潔行動做起,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為重點突破,帶動面上工作;堅持系統治理、久久為功,修訂完善《中新鎮農村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等,建立健全長效治理機制;堅持真金白銀投入,強化要素保障,充分利用各類資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堅持強化政府主導作用,調動農民主體力量,發放《致村民的一封信》《創建干凈整潔美麗宜居鄉村承諾書》等,層層發動,全民參與,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推動的大格局。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需要從外部硬環境入手,更需要在內部軟環境上發力。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中新鎮實現了“三個全覆蓋”。一是黨員群眾參與全覆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先進模范作用,村黨員干部帶頭清理陳年垃圾、歸整亂堆亂放雜物、拆除亂搭亂建和危破房屋,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群眾。同時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群眾參與整治、配合整治、支持整治。各村開展整治行動的積極性高漲,創造了不少好經驗好做法,如三星村開展“*美庭院”評選,濠逕村開展“禽畜圈養掛牌”工作。二是責任到人管理全覆蓋。建立了縱向、橫向的管理責任制,掛村領導、掛村部門、村社干部為直接責任人,并連接了村社干部分片聯系到農戶的縱向“放射線”,哪家哪戶沒有搞好,有干部直接對接。同時,各相關部門對農村道路硬底化、美化、綠化、亮化等實行橫向的網格化管理,做到每項工作有專人負責、專人管理,責任到人、落實到人。三是實現監督檢查全覆蓋。每周*對37個村(居)全面檢查并通報,每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點對點通知,表揚鼓勵先進,批評督促后進,交流經驗做法,并利用各村安裝的視頻監控,融入物防技防監督,對偷倒亂倒垃圾等違規行為進行及時發現和制止。“中新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微信群是目前中新鎮干部工作微信群*活躍的工作群組,各村(居)、部門都爭先恐后地上傳開展整治的圖片和進度,使監督檢查成果落到實處。
補短強基,直戳痛點把根治。
受歷史條件和現實環境的制約,公共財政對農村投入長期不足,這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短板。增強群眾環保意識、改變落后生活習慣也需要一個過程。中新鎮從提高以村道巷道硬底化水平、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等“硬件”入手,從增強群眾環保意識、改變衛生習慣等“軟件”著眼,一步一個腳印地補短板、強基礎。
合理規劃,提高標準是人居環境整治中的*節約。中新鎮堅持建管結合,高標準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采取“城鄉環衛一體化運營”,推動農村垃圾處理專業化,建立標準垃圾收集站點,實現農村垃圾日產日清、長效保持;推動農村“廁所革命”,確保每個行政村至少建有一座標準化公廁;完成全鎮35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共建污水處理站點162個,推動農村污水治理高效化。
消滅難點、黑點、痛點是落實人居環境整治的關鍵一筆。中新鎮準確把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存在的表面光鮮、實際臟亂,一陣風整治、難以持久等難點,消滅破舊空置泥磚房難以拆除,旱廁、水廁難以取消,門前屋后雜物、建筑材料難以清理,溝渠淤塞、垃圾亂扔等黑點,改變村民“各掃門前雪”、對公共衛生漠不關心的痛點,從根本上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整治基礎。
加強長效管理,建立“三項機制”。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既要解決當前的投入問題,也要解決后續的管護問題。為加強人居環境的常態化管理,中新鎮建立長效運行管理機制、經費保障機制及專業化、市場化機制,及時制定及完善《中新鎮農村環境衛生管理規定》《中新鎮公共廁所管理辦法》《保潔員工作制度》《生活垃圾中轉站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系統性環衛制度;采取區、鎮投入保障機制,在監督考核的基礎上,對村實施“人頭經費+獎勵經費”的配置,為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長期有效開展提供資金保障;結合采取“戶集、村收、鎮運”的方式,在去年五聯村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全面實施行政村道納入市場化專業化保潔范圍。截至目前,中新鎮共投入2700余萬元,出動約6.2萬人次、各類環境整治機械化作業約9832班次,清理衛生黑點約2萬處,拆除危房、水旱廁、亂搭亂建等3800多處,實施社道、巷道、溝渠硬底化40余公里。
為實現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改善互促互進,中新鎮支持有條件的村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與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等有機結合。在濠逕村,建立了農業生產基地的一衣口田農業公司,是增城*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悅榕莊、德培利等國內知名的高端民宿品牌正在規劃利用濠逕村幾百間明清時代的舊屋在村落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屆時將成為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