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大洲金絲燕研究所參考東南亞國家的經驗研究本地的地理氣候環境因素,認為海南省三亞市國土面積1919.58平方公里,理論上可以搭建38座燕屋(人工模擬金絲燕山洞),發展或容納40萬只金絲燕種群數量。”海南省大洲金絲燕研究所所長林斌說,今后,隨著金絲燕種群的增加、燕窩產量的提高,有望發展燕窩產業,打造燕窩文化城,對增加海南三亞旅游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隨著市場對燕窩的巨大需求,原產于懸崖峭壁、山洞的野生金絲燕燕窩無序采摘,產量不斷減少,并且采摘作業困難,危險性大,甚至有生命危險。
“上世紀70年代印度尼西亞開始出現人工建造山洞,稱之為燕屋,給金絲燕棲息、筑造燕窩、繁殖后代,人們可以有序、源源不斷地采摘燕窩,提供市場銷售。”林斌說,金絲燕在燕屋筑造燕窩,類似于人們常見的家燕在農村屋檐或墻壁做窩,但家燕的窩不能食用。
進入21世紀,人工建造山洞(燕屋)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僅馬來西亞就有6萬間。
據林斌介紹,燕窩是金絲燕的副產品。筑窩-產蛋-孵化-哺育-成燕飛離,金絲燕完成一個繁殖周期后,人們可以把它們不用的舊燕窩采摘下來,這不會影響金絲燕種群的生存與發展。
“40萬只金絲燕可年產燕窩6000公斤,產值可達12000萬元。”林斌說,若燕窩再深加工產值可大幅提高。目前,海南省大洲金絲燕研究所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合作,已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研發燕窩白酒,品質很好,深受喝酒人士歡迎。“6000公斤燕窩可生產600噸燕窩白酒,按市場價計,產值可近10億元。”林斌說。
林斌介紹,隨著鹿回頭景區人工模擬金絲燕山洞項目實施成功,將對三亞市及氣候環境相近的萬寧、陵水、保亭、樂東、東方六個市縣,以及部分南海島礁發展燕窩產業起到項目帶動示范作用,有望形成上百億的燕窩產業。
林斌建議,三亞今后發展與燕窩相關產業時,應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可選擇臨海地區作為試點,實施人工建造山洞(燕屋),如在東島、西島等沿海島嶼上建造。此外,為加快金絲燕燕窩科研成果產業化,政府應支持企業投資農民參與模式,*期搭建10間燕屋,初期,燕窩產量少時,可以從東南亞進口部分原燕窩,進行燕窩初級加工銷售,解決部分勞動力就業,以短養長。同時,幫助現有企業打造三亞燕窩酒品牌,使之成為三亞甚至海南特產,增強市場銷售能力,提高地方財稅收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