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山市張浦鎮姜杭農業基地,“休耕稻田種草輪牧養鵝”的第二輪試驗結果“出爐”。分析數據顯示,肉鵝的增重率、經濟效益、牧草產量、土壤固氮積肥能力均取得較好的試驗成果。按照每畝15只的密度種草輪牧養鵝,不僅每畝可凈增收600元,休耕稻田還獲得植物固氮和增加土壤肥力的益處,可謂一舉多得,這一技術模式也將向更多休耕農田推廣。
“休耕稻田種草輪牧養鵝”模式是指利用秋后休耕稻田種植一季牧草,牧草用于輪牧養殖肉鵝的種養結合模式,鵝糞和剩余牧草可以肥田,防止土壤板結、增加土壤肥力。同時,生態養殖的肉鵝還具有較好經濟價值,可以增加畝均產出。
2017年下半年,蘇州出臺相關政策,在稻麥周年兩熟區域實行季節性輪作休耕,以生態休耕或輪作養地作物替代小麥種植,同時采取保護性耕作措施,計劃全市用4至5年輪作休耕一遍。在休耕期探索種草輪牧養鵝模式是一種很好的嘗試,昆山試點成熟后,將向蘇州全市推廣,為循環生態養殖提供新模式,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