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健康意識的逐漸增強,有機蔬菜成為百姓競相追逐的“寵兒”。同時,高鐵開通在即,將進一步拉近梅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距離,有機蔬菜市場前景廣闊。
梅州市委七屆七次全會提出,要舉全市之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灣區“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讓灣區群眾共享生態發展區的綠色成果。
在此背景下,梅縣區白渡鎮悅一村緊抓發展機遇,發展有機蔬菜種植。走進悅一村,曾經雜草叢生的荒廢田地,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片綠色健康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在不斷豐富市民“菜籃子”的同時,也讓村民鼓起了“錢袋子”。
荒地變“綠洲” “公司”帶動村民致富
立秋已過,驕陽依舊。走進梅縣區白渡鎮悅一村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可見菜心、芥藍、苦瓜等有機蔬菜長勢喜人,菜農們正頭戴草帽,動作嫻熟地采摘、裝筐、打包,準備將新鮮的蔬菜運往城區的農貿市場。
該村黨支部書記古文忠告訴記者,眼前這片綠意盎然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3年前還是雜草叢生的丟荒田地。“我們村戶籍人口有700多人,常駐人口僅300人,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剩下的都是留守老人和兒童,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六成以上的土地都丟荒了。”
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帶動村民增收,2016年冬,該村集約了70畝田地,引進梅州市梅縣區悅一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打造有機蔬菜基地。
古文忠介紹,流轉的土地按畝來計算,*個五年農戶每年可得800元租金,第二個五年每年可得900元租金,第三個五年每年可得1000元租金。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就業的聯結方式,可以帶動當地80戶農戶流轉土地增加收入,同時蔬菜種植基地還可以解決1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每畝租金800元,一年就有1600元。家里的農活干完了,就來這里做工,每天100元,一年下來也有6000多元。”該村村民楊亦敏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扳起指頭認真算起賬來。“在這里上班強度不大,還能學到種植管理的技術。以前自己不太會選苗,家里菜地的產量不高,在這里實操幾次后便掌握了。”
“就在上個月,又有一家企業落戶我們村,建設蔬菜種植基地。7月1日正式進場,現在*批有機蔬菜已經可以采摘了。”古文忠說,2016年至今,悅一村已先后引進3家企業進駐,開荒墾地發展蔬菜種植。至目前,該村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面積達120畝。
推動產業升級 讓“菜園子”緊跟“菜籃子”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老區蘇區振興發展以及鄉村振興等多重機遇下,梅州迎來了加快發展的黃金時期,也讓農業企業充滿了信心。
“現在綠色有機蔬菜市場廣闊,而我們基地用的都是山泉水、有機肥以及低毒生物農藥,嚴格控制生產過程,保證蔬菜品質。”梅州市梅縣區悅一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華強介紹,基地采用地膜覆蓋、噴灌等技術,選用抗病蟲、優質高產的蔬菜品種,科學化的管理模式讓蔬菜產業周期短、見效快。“目前,基地每天可以采收蔬菜2000斤,年產量達70多萬斤,主要銷往梅州各農貿市場。”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尋找更多銷售渠道,謀劃在悅一村、悅來村打造農業產業園,壯大特色產業,融入大灣區建設。”張華強表示,接下來該基地將構建完善生產體系和營銷體系,瞄準粵港澳大灣區,讓“菜園子”緊跟“菜籃子”。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村民受益。悅一村發展有機蔬菜種植,是白渡鎮因地制宜,緊抓“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帶動村民增收的一個縮影。“我們將以悅一村蔬菜基地為模板,持續發力,積極引進更多資本,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白渡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鐘仁政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